荷據至明鄭時期 牛隻引進助開墾
記者楊逸宏/台南報導
台灣的水牛與黃牛來自哪裡?史料上的記載各自不同,水牛是來中國大陸華南地區或東南亞,時間是在荷據至明鄭之間;黃牛則是荷蘭人從印尼引進,但更早還有台灣野牛(黃牛),在台存在歷史有八千年以上,推測是中國大陸、台灣地理相連時期就已存在。
台灣人標榜水牛腳踏實地、刻苦耐勞精神,但其實水牛是外來種,來源有兩種說法,《台灣畜產種原知識庫》提到,台灣水牛源自荷蘭人從東南亞引進,另一說法是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時代,由中國大陸華南地區引進。至於黃牛,則是荷蘭人為了開墾台灣,從印尼引進耕田和拉車。
文史工作者李春景說,由此可知水牛和黃牛大量引進台灣的時間,是在荷據至明鄭時期,台灣因大規模開墾而需要牛,當年的牛有多珍貴?珍貴到必須設立專屬部門來管理。
根據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的研究,水牛與黃牛的大量引進,是在荷據至明鄭時期。但台灣還有一種野生黃牛,從南科出土的獸骸來看,至少八千年至一萬年歷史,當時是冰河時期,台灣仍與中國大陸相連,推測是從中國大陸遷移到台灣的野生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