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坐石硯藝術大展 睽違22年再次回到彰化

石硯工藝「董坐石硯藝術大展」董坐老師作品。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石硯工藝「董坐石硯藝術大展」董坐老師作品。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百年傳承,石硯工藝精粹!彰化縣文化局自即日起至7月30日,在彰化縣立美術館展出「董坐石硯藝術大展」,董坐老師的石硯創作主題多元,除了傳統吉祥寓意與麒麟、龍等題材外,也有來自生活周遭取材,或將平日所見化為創作元素,共展出85件作品,有三分之一的作品是特別創作,睽違22年,再次回到彰化。

石硯工藝「董坐石硯藝術大展」睽違22年再次回到彰化。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石硯工藝「董坐石硯藝術大展」睽違22年再次回到彰化。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縣長王惠美表示,二水鄉有全台灣具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螺溪石硯,而螺溪石硯的翹楚人物就是董坐老師。董家三代百年傳承,使彰化成為螺溪石硯美學的代名詞。董坐老師父親是石硯雕刻家董壬申,董坐是第二代,自幼耳濡目染,15歲便向父親學習石硯雕刻,至今接觸雕刻已有55年,2007年由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授證為臺灣工藝之家,2015年獲彰化縣政府登錄為傳統工藝螺溪石硯雕保存者。

王惠美指出,早期硯雕都是純手工,需要付出許多體力,後來董坐老師設計機器取代部分人工,將節省下來的時間專注在硯雕技藝的提昇。即使有機器輔佐,螺溪石硯雕的各種表情與風情,仍需要仰賴手工雕刻成形;一刀一鑿盡是人與石的對話,每一件作品都是天與人的共鳴。

石硯工藝「董坐石硯藝術大展」睽違22年再次回到彰化。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石硯工藝「董坐石硯藝術大展」睽違22年再次回到彰化。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文化局長張雀芬表示,螺溪硯石因石質特殊、密度高、質地晶瑩細潤,擁有發墨快、不傷毛筆的特性,成為書畫家愛用的硯台材料,更有黑玉之美稱。螺溪石硯的製作工序繁複費時,從螺溪石的選材裁切,進行加工設計,接著開墨堂、挖鑿墨海(又稱硯池),並於硯台作品進行雕刻裝飾,增加藝術美感。

張雀芬說,經過油石、砂紙研磨過後,用水清洗,確認硯臺研磨的工作是否確實,最後一道工序則是上蠟。董坐老師分享創作過程中最困難的是螺溪石取材不易,因石頭經大水沖刷,在碰撞中容易有裂痕,所以要尋找一顆好石材實屬不易。本次展出董坐歷年精選石硯創作,有傳統吉祥物系列、懷舊新創作系列及田園系列,歡迎前來感受董家三代攜手為螺溪石硯工藝開啟新局的石硯藝術大展。

石硯工藝「董坐石硯藝術大展」睽違22年再次回到彰化。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石硯工藝「董坐石硯藝術大展」睽違22年再次回到彰化。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石硯工藝「董坐石硯藝術大展」睽違22年再次回到彰化。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石硯工藝「董坐石硯藝術大展」睽違22年再次回到彰化。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更多新聞推薦

「台江大地尋寶」 7/25上午10時網路報名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