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專欄】高爾夫,每一桿都不一樣
除了協助客戶行銷、球場營運,白天寫稿、晚間教球。「思考」,成為我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想什麼?想是不是有更簡便有效的高爾夫教學課程。台灣的高爾夫球場如何在國際上有競爭力。如何協助台灣球星成長。我思故我在,我相信透過小白球,可以讓世界看到臺灣。
新冠疫情後的高爾夫練習場,來了許多年輕的球友,這些工作態度十分認真的高球新鮮人,學球的態度相當認真,不過,工作上或許可以要求完美無缺,力求圓滿標準。但是,把這種追求「標準、完美」的觀念,用在不怎麼合乎常理的高球揮桿動作上,可能會有許多困惑。
高爾夫球場上,不分職業選手還是業餘選手,幾乎每個球友都在尋找「最完美的揮桿動作」。這其實是不存在的。
我也不例外,學球多年,到處參考各種名家說法,什麼方法都想嘗試,但直到數十年後,我才恍然大悟,根本沒有所謂「最完美的擊球動作」,那只是一個神話。說也奇怪,自從決定放棄追求完美的揮桿動作之後,我的球技反而比以前大為提升,平均桿數少了許多,更容易打出滿意的成績,而且,每次打完球都不會覺得累。
被譽為高爾夫一代宗師的「球聖」─Ben Hogan(班‧侯根),此人一生共贏得62次冠軍,他的揮桿動作被認為完美無缺,他的著作《現代高爾夫》更被認為是經典之作。許多人企圖從侯根的著作中尋找出蛛絲馬跡,研究他到底是如何擊球?也有人直截了當地問過他:「到底什麼是最完美的揮球姿勢?」
侯根回答得很有哲理:「我從來不知道什麼是最完美的揮桿動作,我只知道自然地把球揮出去。」
許多人批評侯根喜歡藏私,不願意透露自己的祕訣;也有人試圖用很多照片、錄影帶等相關資料來分析他的擊球動作。但在我看來,即使真有人模仿侯根的動作到唯妙唯肖的地步,充其量也只是學到皮相而已,還是無法變成侯根,因為,每個人都具有一些天生的特質,而且是別人永遠學不來的。
根據我的研究,侯根揮桿並沒有什麼驚人之處,都是一些很基本的動作,但是,我分析他每回打球時,渾身上下都散發出一種很自然的韻律感。舉例來說,他打球很專注,揮球出去的時候身體隨著球桿優雅地擺動,絲毫不見費力。我想,那就是一種韻律感。
什麼叫做韻律感?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常看到一些媽媽們切菜「剁!剁!剁!」又快又準的工夫,而且還可以邊切邊聊天,也不會擔心剁到手指,而我,小心翼翼一刀一刀地切,不但速度慢,還經常弄傷手指。這些媽媽的切菜技術,就是一種熟能生巧培養出來的韻律感。
我曾經拜師學過一陣子社交舞,當我學會那些舞步之後,我發現一旦離開教我的那位老師,我反而完全不會跳,聽到音樂一放,我根本不知道該在哪個節拍踩下我的第一步?原來我的老師只教會我踩「一二三、二二三、三二三、四二三」的基本步伐,但是跳舞的節奏感卻必須靠我自己去體驗發揮。
Michael Jordan(麥可‧喬登)之所以被人稱為「籃球之神」,就是因為他具備了獨特的節奏感。同樣是上場打球,別人是「打球」,而他卻是「玩球」,那只籃球簡直是他身體的一部分,在他手中像變魔術一樣,隨他怎麼撥弄。
不管學習任何一件事,或是從事任何一個工作,如果只是按照一些基本規定、條例或者理論去做,只會讓自己變得硬幫幫的,永遠跳脫不了那個死板的框框,倒不如設法去打破限制,用「心」去感受它,讓它變成你的一部分,如此,心靈便能呈現一種自由的狀態,反而能引發內在的韻律感。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完美,只要在最自然的狀態下,就能演出完美。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