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輸的男孩,王律翔

 

4年前,王律翔背起行囊,和金華國中隊友陳振傑、東方譯慷一同飛向未知的旅程;2年後,只剩下他一人留在緬因州的Lee Academy。現在,當初的同行者,卻也只有他,拿到NCAA第一級的緬因大學獎學金。

 

帶著夢想舞台的入場券,王律翔在4月回到台灣,走在熟悉的金華校園,甚至有些學弟妹認出他來,還會怯生生索取簽名。

 

現在可以笑著簽下自己名字,王律翔靠著是一股不服輸的好勝心,「如果我放棄,笑我的人就得逞了,我要讓那些人閉嘴。」

 

身為金華國中2連霸的隊長,王律翔說,自己一直不是同梯最受注意的球員,說到球技,第一個提到的總是最好的朋友陳振傑;說到名氣,爸爸是前國手東方介德的東方譯慷,關注度也高得多。

 

聽過許多閒言閒語,王律翔告訴自己,「變強,才是唯一的路。」

 

為了站上一級舞台,王律翔多花了一年的時間,他在美國第3年就加入學校的預校(Prep School),拿到畢業證書後,他選擇繼續留在球隊,讓大學教練看到自己。

 

能轉到隊友、對手檔次都高不只一個層級的預校,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王律翔在美國的前2年,在球隊正式操練前的早上、休季後的空檔,都主動跟著預校練球。

 

「和他們一開始練,真的無話可說。」王律翔回憶起這段屬於「震撼教育」的過去,嘴角的微笑有些許苦澀,他坦言,不管是身體強度或球技,自己完全是弱勢,「回去就是壓重量,狂練,沒有其他休閒。」

 

Lee位於緬因州的李伊鎮,住宿的王律翔沒有交通工具,只有學校偶爾週末安排活動才能去看看電影、到商場逛逛;只有幾千人的小鎮休閒也不多,倒是很有大自然的味道,「到處都是樹林」就是王律翔對這座待了4年城鎮的形容。

 

說無聊也好,說枯燥也罷,這樣的生活,反而也讓王律翔可以更投入在增進自身球技;許多台灣出去的小球員,「生活」都是最大問題,但對有一定英文底子的他來說,「球場」才是最難適應的部分。

 

最大的難處在於位置,身高183公分的王律翔,國小和國中都被設定打前鋒,一到美國卻被拉到控球後衛,第一年不知花了多少功夫從基本動作練起。

 

 

球場的挫折外,戰友一個個離開,對當時才15、16歲的王律翔也是一大打擊,「振傑高一完走,慷慷高二轉學,雖然學校還有小一屆的林秉豪,但還是有少了同屆的惆悵。」

 

感覺孤獨時,籃球就是他最好的朋友,王律翔花了很多時間上網找影片,自己擬菜單練習;他也喜歡擔任指導角色,學弟和他求助時,他也樂意開發新菜單,一起研究如何進步。

 

甚至,去年回台灣時,他在父親贊助下在老家萬華辦了一個為期一週的免費籃球營,吸引超過50名的爆額學員。

 

王律翔的想法很簡單,他看到太多家鄉的小朋友,暑假無所事事,有些走上歧路,參加籃球訓練營,或許能讓這些孩子找到興趣,假期中有個重心。

 

一個不到20歲的男孩已經想到這些,而且實際執行,看得出來,國中畢業就前往美國的王律翔,有著一顆比同齡男孩更成熟的心思。

 

「親身經歷過,還是覺得這條路,很難,但再有選擇,我還是會去,去看看世界也好。」王律翔說。

 

如果沒有跳出台灣這個舒適圈,王律翔不會經遇上零下20度卻沒熱水可用的窘境,也不會經歷晚上要穿著羽絨衣再裹在棉被裡才能入眠。

 

「在這都能活4年了,去哪裡,相信都能過得很好。」

 

「你可以從大前鋒轉型到控球了,有什麼不會,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做到的。」

 

嘗過不知多少失敗和挫折,磨練的不只是球技,還有心智;新的挑戰才要開始,但相信這位不服輸的男孩,都能過關斬將,創造屬於王律翔的故事。

 

採訪後記

4年前,JHBL的媒體關注度還沒那麼高,沒打過HBL的王律翔,真的是個說出名字,許多人眼裡會浮出問號的球員。因緣際會,金華2連霸的比賽,我都在現場,之後還為金華這群第2批出去的小球員寫了篇專欄《4個男孩,另段逐夢的開始》。

去年,王律翔回台灣參加NIKE CAMP,和他聊了一下,知道他給自己「多一年」的機會,當時他的心路歷程都在另篇專欄《王律翔,全力衝刺》。

第三次以他為主角,很高興是分享一個happy ending,至於大學的新篇章,就看這位早熟的大男孩要再帶給大家怎樣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