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大運籃球專欄/李亦伸】2023世大運中華男籃,為何慘敗?

成都世大運中華男籃隊。(大專體總提供)
成都世大運中華男籃隊。(大專體總提供)

2023成都世大運中華男籃7月30日在分組預賽G2以60:118被巴西屠殺,中華男籃預賽G1以70:100不敵立陶宛。

在世大運,中華男籃實力就是參賽、磨練、養成,天賦、實力、身材差距,非常現實。

打立陶宛,中華男籃雖然輸了30分,但攻防至少沒有完全失控,輸球是身材、實力、天賦差距,中華男籃拚勁、打法和節奏都在可接受範圍。對巴西,中華男籃完全被打趴,典型比賽失控,雙方籃板差距53:18,難以置信。

世大運男籃世界,不是女籃可以想像。那種無限大差距一如2023年6月亞洲盃女籃,中華女籃被日本痛宰41分,被澳洲殺了46分,最後連輸菲律賓、黎巴嫩,中華女籃隊史第一次無緣亞洲女籃八強,下屆得從第二級打起。

2023世大運中華男籃有兩個200公分長人林正、呂威霆,另外搭196公分蔡宸綱、195公分張鎮衙、194公分韓杰諭三名鋒線,中華男籃身材、天賦規格就是這樣,包括成人國家隊也差不多。因此在國際賽遇上世界一級球隊輸40-50分很正常,在亞籃遇上四強球隊輸30分以上也不意外。

我沒有要苛責球員或教練,台灣籃球產業能培養出來的球員和競爭力、強度、規格只有這樣,這是台灣籃球數十年文化,很難改變也幾乎沒有改變、提升。

核心問題不在身材、身高,而是在產業環境、競爭和教練思維、球員自律。舉幾個例子:

林俊吉。(大專體總提供)
林俊吉。(大專體總提供)

1、175公分後衛林俊吉已經在PLG職籃磨了三年,經驗沒問題,他也足以在中華白(國家二隊)擔任主控,個人能力和水平都在可以接受範圍。但擺上亞籃舞台,面對大陸、日本、南韓、菲律賓、紐澳,林俊吉這樣的身高、能力都很難突圍、脫困,帶領中華隊打出更好團隊和戰力。

擺上國際舞台差距更大,身高、能力、速度、攻防都更困難。問題是:台灣職籃現有產業、競爭、教練、球隊文化,如何幫助林俊吉球技、能力再提升再突破,在台灣職籃現有產業環境,林俊吉個人能力幾乎已經頂到天花板。

如果台灣教練能力、球團文化、產業競爭只能這樣,球員加倍自律和自我要求,就是林俊吉再突破、能力再升級最重要關鍵。

林正。(大專體總提供)
林正。(大專體總提供)

2、林正是中華隊主力中鋒,他和呂威霆在國際賽都要扛200-213公分之間長人,光是身體對抗、防守、保護籃板和禁區都手忙腳亂,進攻就更不用說。林正、呂威霆身上都還有潛能可以挖掘,練得更有力、更快速、更有對抗性和技巧,但台灣職籃也只能把他們培養到這裡,擺上國際賽或亞籃,就是純粹「砲灰」。

球員能力問題不單單是自律、自我要求,更重要的是教練、產業環境、國家隊培育計畫、養成訓練,環環相扣,每個細節和機制都要完美連結,未來才有改變可能。

3、張鎮衙、蔡宸綱這種195公分前鋒,在大學、職籃更多進攻招式和技能是「空位三分」,沒有足夠持球能力和個人突破技巧,打小前鋒速度、技能不足,打大前鋒、扛內線又沒有足夠力量、身高和對抗性。

在大學、台灣職籃混混空檔跳投可以,擺上亞籃、國際賽,這種扛內線不行,又沒有水準以上個人持球、突破、進攻終結能力195公分上下前鋒,在國際賽都是死路一條,很難有發揮空間和作用。

4、身高190公分上下蘇文儒、邱子軒鋒衛都是打爛仗好手,膽識夠,什麼都能來一下。身高194公分朱雲豪比較偏外線射手,個人持球、打爛仗能力有限。

像這樣的鋒衛搖擺人台灣最多,打控球不行,外線也不穩定,有一些打爛仗能力用來改變比賽,這樣的定位和球路、能力在台灣職籃都不一定能站穩「主要輪換」,放上亞籃、國際賽想要打出戰力發揮作用肯定更困難。像這樣的鋒衛球員都還有進化、提升個人能力空間,但在台灣職籃現有產業和球隊環境,他們幾乎都已經頂著天花板,能再進化的只是「經驗累積」。

台灣高中籃球職業化,一天練5、6小時以上比比皆是,大專籃球稍好,但一日兩練都是基本套餐,每天4-5小時也很正常,但這些學生球員成為職業球員,自律和自我訓練時間反而更少。台灣職籃兩個聯盟產業文化、球隊管理、球員自律、教練能力都得認真面對這樣的問題。

被打趴的感覺真的不好,但總得有人提出問題、方向,找出缺陷和關鍵,職業球員練得比學生球員少,這就是不正常文化和職業運動發展趨勢。

◤歡慶父親節!運動用品限時下殺◢

👉FILA 感恩88節!POLO衫/短褲均一價888

👉PUMA歡慶父親節!滿2件85折

👉PALLADIUM 夏日涼鞋新品9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