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斷近13年 南橫再出發

往來高雄台東,台20線南橫公路,將在5/1恢復通車,這是在歷經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後,歷經近13年的修復,就要全線通車。5月起走公路將有2種選擇,走南迴公路,從海岸山脈,沿太平洋,耗費時間較短;南橫公路蜿蜒群山間,主要做為觀光及沿路部落,來往通勤之用。沿線居民,已經做好準備。

台20線高雄寶來路段,寶來一號新橋通車,總長390公尺,新橋面距離河床有20公尺,抗洪能力增強、安全性也提高。

新橋下,河床疏濬工程,持續進行,因為2009年受莫拉克風災,荖濃溪上游坡面崩壞,大量土石淤積河床,寶來一帶的泛舟產業,一度被宣判死刑。

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執行長 李婉玲:「莫拉克風災之後 (荖濃溪)河床墊高,其實河床墊高整個河道變得危險包括坡度不夠,所以在整個我們的管理權是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其實在整個安全考量之後(泛舟活動)是停滯的。」

南橫公路即將有條件通車,沿線的甲仙商圈、寶來溫泉等,都期盼帶回觀光人潮。

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執行長 李婉玲:「自己手工做的陶杯,工藝師做的陶杯,我們的杯子非常地特殊,我們的寶來陶,是用陶板成形純手工。」

寶來區檨仔腳社區,李婉玲和在地居民彼此扶持,透過窯烤麵包、及陶器燒窯,發展在地產業。

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執行長 李婉玲:「我們可以用公路去串聯所有的大家,我覺得這是一個在互相協力的過程裡面,而不是單打獨鬥,透過公路經濟,來做整個公路的品牌,然後把地方城鎮的品牌 也帶出來。」

地方不再消極,畢竟等了快13年,無不希望南橫公路儘快暢行無阻。然而,地質不穩定的老毛病,使得這條公路命運坎坷。

2021年8月,土石流沖刷,導致桃源區明霸克露橋遭到掩埋、部分橋體流失。經過半年搶修、建造,工程單位搭建出一座約一百公尺的短期鋼便橋。

記者 林國新:「在後續的搶救工程當中發現,去年8月份被沖毀的明霸克露橋,現在終於出土,不過跟現有的便橋比起來,高度落差整整有18公尺,等於有5、6層樓那麼高 工務單位不選擇在原址重建橋面,原因是這裡是荖濃溪等3條溪流的匯流處,水文地質相當地複雜,因此會經常發生土石流。」

公路總局甲仙工務段長 陳正偉:「整個被土石蓋住,這個鋼便橋,其實只有欄杆部分有受損,它的結構幾乎是沒有什麼受損的狀態,但是再把這邊整個鋼便橋挖出來也沒有意義,因為這邊整個就是被土石流蓋住,你再挖出來,下次(土石流)來還是會被蓋住。」

一場豪雨引發土石流,導致高雄桃源區復興、梅山、拉芙蘭3個部落,聯外道路中斷。當時,區代表謝宜真外出勘災,遭土石流沖走下落不明,今年清明節,家屬在失聯地點,擺放鮮花悼念。

公路總局甲仙工務段長 陳正偉:「是很熟的朋友,跟大家都很熟,我們想說,畢竟大家再出一點力量 能不能再把她找到,那一直挖一直挖,已經挖到了,我們這一個橋面板下去,大概2、3米的時候 真的已經挖不到了。」

大自然力量難以預測,更是道路修復過程中的一大考驗。

公路總局甲仙工務段長 陳正偉:「這是玉穗溪出荖濃溪的出口,雖然現在看起來只是一條小綿羊,不過等到下午土石流爆發之後,它隨時變成一隻大野狼。」

難以想像乾涸的河床,變得像怪獸一樣,幾度讓南橫搶修成果,一再歸零。大病需要慢慢調養才能恢復,避免天災,將來通車後,只要累積雨量超過80毫米,南橫公路將會預警性封閉,同時啟動車流管控。

公路總局長 陳文瑞:「我們都有相關的管制站,也有車牌辨識,對於通過的車輛,我們基本上都能夠掌握,他們是在哪一個區段。」

天池到向陽路段,約20公里,是南橫公路通車的最後一哩路。十多年來,這條內傷不斷、一再破損的公路,修路總經費,高達130億,縮短了台東與高雄的距離,但也將面對適度開放、和環境平衡之間,如何找和平共處的模式。

文字撰稿:林國新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今年梅雨總量正常偏少 留意強降雨集中
正確吃添免疫 這些維生素攝取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