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傳奇》超越時代的王牌 假日飛刀手陳義信

假日飛刀手陳義信。(中華職棒大聯盟提供)
假日飛刀手陳義信。(中華職棒大聯盟提供)

文/活力熊,圖/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 提供

2015年3月29日,週日的天母球場,在8000多名觀眾見證下,兄弟象隊史最偉大投手「飛刀手」陳義信再次於假日登板,此時已高掛球鞋多年的他,成為了開球嘉賓,在本壘板後方接捕他手中紅線球的,是一代象王朝昔日投捕搭檔、如今已身著不同顏色戰袍的洪一中……。

吾友大艦巨砲曾在他的專欄提及,若說彭政閔是二代象的臉面,應當著毋庸議,但若是一代象的臉?就會成為複選題,有人認為是王光輝、有人認為是李居明、有人認為是洪一中,於我個人而言,一代象的臉,是陳義信。

無論是鬥爭本能、投手丘上勇於對決的果敢性格、奪三振後飛揚跋扈的人格特質,及擅於在場上牽動球迷情緒的巨星魅力,都與兄弟象全盛時期給人的感覺相得益彰,這位我心目中台灣職棒史上最強本土投手,至今仍為總勝投通算最高紀錄保持人;他在中華職棒6個賽季就拿下92勝,更在1993-94球季創下連兩年單季20勝以上的偉大成績,1997年轉戰台灣大聯盟,4年間再添49勝,純看那魯灣時期,他也是生涯勝投數最多投手,他在兩聯盟都是單季勝投紀錄保持人,也是在中職、那魯灣都拿下過勝投王、MVP的唯一一人,飛刀手在台灣職棒通算的141勝,直到2019年才被統一獅隊潘威倫超越。

在投手四天王的年代,身為人氣球隊兄弟象的當家球星,除了場上表現為後人津津樂道外,他也是象隊史上因薪水問題留下諸多花絮的大人物;1995年,他成為職棒首位突破月薪30萬的選手,要知道職棒元年時,全聯盟球員平均月薪僅6.8萬,公定月薪上限也只有8萬,分別是味全龍黃平洋、三商虎林仲秋、統一獅宋榮泰和兄弟象李居明;在連兩年20勝、及連續兩屆聯盟MVP的聲勢助威下,陳義信才在職棒6年躍居聯盟薪水王,終於首度超越和他並稱一時瑜亮的黃平洋,但此前他與金臂人的薪資一哥之爭,也一直是球迷關注的焦點。

金臂人和飛刀手的宿敵對決,場上的對抗已被媒體多次回顧放送,此間不再贅述;而延伸至場外的薪資對決,也是兩位超級強投現役時期糾結的觀戰重點,從職棒元年至五年幾乎都是聯盟投手最高薪的黃平洋,一度讓其他球隊提出「黃平洋薪資太高會影響自家球隊談薪調幅」的意見,希望味全不要「破壞市場行情」,而晚一年加入中職的陳義信,儘管表現逐年攀向巔峰,薪水卻總被黃平洋力壓一頭,在1992年各項投手指標數據都穩定進步,但18萬的月薪仍低於黃平洋的20萬;對此不滿的陳義信,在隔年(1993)1月,成為兄弟隊史首位缺席春訓且提用仲裁的選手。

對有瑜亮情節的黃平洋和陳義信而言,1、2萬月薪的差異不僅代表實質收益落差,在各自球迷心中更是「天下第一人」花落誰家的指標;1994年初,飛刀手再因薪資問題登上新聞版面,雖然月薪由18萬加到23萬,成為黃衫軍陣中增幅最高者,但最後卻仍屈居聯盟最高薪黃平洋的24萬之下,陳義信面對媒體詢問也難掩失望。

這次他不再選擇缺席春訓抗議的手段,但妥協的背後,代表著認定對球隊抗爭也無用的失落,時任象隊領隊洪瑞河的觀念是「球場上沒有單一球員的成就」、「耀眼的個人成就也是團隊努力協助的結果」,拒絕與薪情不滿的大球星再次對談;然攤開當年賽季(1993)成績單,兄弟象完成二連霸,陳義信風光拿下單季20勝、以1.92的鬼神成績勇奪聯盟防禦率王,更吃下中職前無古人、至今也無人可破的單季258.1局,在這樣的成績背書下仍然無法躍升薪資一哥,其失望可想而知;當年與金臂人那1萬月薪之差,對有強烈慾望成為天下第一人的巨星心理,或為不可承受之重,也埋下日後出走台灣大聯盟的伏筆。

提到台灣大聯盟,那確是改變陳義信生涯後續發展的重要決定。儘管1995年如願超越黃平洋成為聯盟薪水一哥,並在翌年奪下中職首位90勝投手的頭銜,但他卻在百勝在即的1997年頭也不回的投奔那魯灣的懷抱,他在台灣大聯盟熄燈前拿下全聯盟最多的49勝,而其職棒生涯通算百勝,及最終結算141勝的台灣第一成績,都是在那魯灣所完成;在兩聯盟惡鬥的時代背景下,瓜分票房及球迷群、造成一代象黃金陣容土崩瓦解的原罪,無可避免地都落在這群為追求更好待遇而轉換跑道的球星身上,「叛將」之名雖未出自領隊洪瑞河之口,但從當年媒體的報導角度,以及曾狂熱支持他們的死忠象迷口中,至今仍不乏對其琵琶別抱難以釋懷者,這個歷史進程的是非功過,如今亦難有定論。

鏡頭拉回2015年3月29日,陳義信在中信兄弟主場的開球儀式後,在高雄澄清湖球場同日舉行的義大犀牛與統一獅之戰中,獅隊先發投手潘威倫以主投8局失2責失的內容,拿下個人在中華職棒的第118勝。

這個數字,當日於中職官網數據排行依然雄踞生涯第一,在中職與台灣大聯盟於2003年合併後,直至2013年的11年間,那魯灣時期的攻守紀錄都未獲承認,而昔日離開中職的名將們,若非少數碰到特殊機遇者,最終也都難回中職母隊擔任要職,逐漸淡出球場。

2013年,義大犀牛前總教練徐生明驟逝,時任中職會長的黃鎮台先生首度表示兩聯盟合併後,那魯灣紀錄應和中職合併計算。徐總教練在那魯灣執教的105勝、中職執教610勝,生涯共計715勝獲得承認;以球員紀錄而言,影響最大者就是原先中職勝投王潘威倫將屈居第2,老飛刀陳義信的141勝應當是合併後的榜首。

儘管在中職長年穩健,曾連8季勝場數破二位數的最年輕百勝強投潘威倫,直到2019年才達到前輩陳義信締造的通算141勝成績,這不禁讓人想像,若陳義信當初選擇留在中職,不知他能締造怎樣令人咋舌的生涯成績;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時光無法從頭,現行官網在紀錄上依然無法查到那魯灣的合併成績,陳義信的通算勝投王頭銜,只能留存於喜愛他的球迷心中。

陳義信為人稱道的多是他在投手丘上的宰制力和勇於對決的霸氣,反而掩蓋了他投球時的靈巧策略及技術演變,引述吾友大艦巨砲的觀察:「他在中職時期主要運用的是滑球與直球,一旦碰到無法解決的對手,就把球速催到140塞進去,效果相當明顯,打他打最好的人是左打羅敏卿,其他人都被吃死死。」在陽建福以前,陳義信是中職最以滑球見長的投手,生涯前期直球比例近6成,滑球接近3成,等於有9成配球是此二種球路闖天下。

「1995年之後,他的滑球比例下降,分配到曲球,指叉球的比例也開始提升,偶爾丟變速球;轉戰那魯灣後,隨著年齡漸長,滑球幅度下降,直球速度也跟著萎縮,這時他開始丟曲球來掩護滑球,丟變速球來掩護直球,同樣收到很好的效果,也是他在35歲後仍能成為那魯灣生涯勝投王的原因;陳義信不只才華洋溢、天分絕佳,而且腦袋絕頂聰明,懂得隨年紀增長運用智慧,成為威力型投手轉型靈巧型投手的最成功案例。」

2015年,因中信兄弟的年度主題日,陳義信再次與黃衫軍有了連結,在向傳奇致敬的一日中,陳義信將昔日黃衫傳奇背號17號的球衣,轉披到姪子陳鴻文的肩頭上,象徵王牌背號17號的世代交替,然而這個背號似乎也是另一個「不可承受之重」,隨場上個性同樣張揚的小飛刀離隊後再度懸缺,此乃後話。

回憶當日見證淡出中職多年、兩鬢已見花白的老飛刀,雖然站上投手丘上不再霸氣拉弓,與媒體、球迷互動時滿是謙和笑容,但每當提及過去與四天王對決的回憶時,談笑中一股豪氣油然而生,這就是一代王牌的尊嚴,儘管假日飛刀手的絕代風華已成歷史,然單季豪取22勝、鯨吞258局、兩聯盟通算110場完投、18場完封,三度以投手身分勇奪年度MVP,在分工細緻且打高投低的近代中職中,如斯宰制力已不復存,更彰顯陳義信確實是超越時代存在的超級強投,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當他踏上投手丘的剎那,你都能感受身為王牌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