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進巴黎奧運倒數22天》張筑涵輕艇再划五環 吳少璿相隨

有別於用風帆驅動船或浪板的帆船,以及背向目標、用槳划動的划船,輕艇就是俗稱的獨木舟,起源於愛斯基摩人用動物皮包製作的獸皮船。現代輕艇則是1865年英國人仿獨木舟設計而成,1924年由丹麥、瑞典、法國、奧地利等發起成立國際輕艇協會,且很快就成為夏季奧運的比賽項目。

輕艇在1924巴黎奧運成為示範賽,1936年柏林奧運正式舉辦,且男、女組賽事都有,在平靜河道中進行的「輕艇競速」(Canoe Sprint)成為奧運比賽最開始的輕艇比賽項目。

然而輕艇分為靜水競速和激流(Canoe Slalom)兩大項,輕艇激流要在湍流中通過設有水門的河道競賽,於1972慕尼黑奧運首次舉辦。但因找不到合適的自然河道,人工水道又太過昂貴,直到20年後才在巴塞隆納重返奧運殿堂。

除了賽道,輕艇比賽又分加拿大式划艇(Canoe,簡稱C艇)與愛斯基摩式皮艇(Kayak,簡稱K艇)。加拿大式是選手以屈膝姿勢,單葉槳操控;愛斯基摩式則是選手坐在艇中,使用雙葉槳划船。

上屆東京奧運輕艇比賽率先達到男、女各8金的性別平等,依照1或2人及艇型,激流賽分C1、K1共4金,競速賽則依人數、艇型與200、500或1000公尺,共有12金。巴黎奧運輕艇維持16金,但競速方面剔除男、女K1的200公尺項目,新增激流KX1的2金,形成激流6金、競速10金的比例。

輕艇一直是歐美強項,但台灣好手張筑涵上屆取得激流女子K1參賽門票,成為台灣划進奧運輕艇第一人,去年再於杭州拿下我國在亞運輕艇的歷史性首金。憑藉亞錦賽銅牌遞補拿到奧運門票,張筑涵再寫連兩屆參賽紀錄,且頂著亞運金牌前進巴黎,拚的不僅是個人與國家榮譽,也為亞洲輕艇選手爭口氣。

綽號「豬排」的張筑涵3年前在東京單打獨鬥,這次花都行則不孤單,從小受她影響參與輕艇運動的表弟吳少璿,去年先在杭州亞運拿下K1銅牌,隨後也拿下巴黎奧運門票。賴冠傑今年則在亞錦賽男子C艇1000公尺鍍銀,成為我國首位前進奧運的輕艇競速選手,讓本屆中華輕艇代表隊達到3人規模。(李弘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