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魯海波,寧波揚帆美術館館長作品。
魯海波,寧波揚帆美術館館長作品。

▲魯海波,寧波揚帆美術館館長作品。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出自唐代詩人劉長卿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送靈澈上人》,是一首意境閒淡、感情深沉的送別詩,為唐代山水詩的名篇。收入《唐詩三百首》,詩題為《送靈澈》。

詩作背景

靈澈是中唐時期一位著名詩僧,俗姓湯,字澄源,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後為雲門詩僧。全詩純為寫景,借景抒情,意境閒淡、感情深沉。

劉長卿,字文房,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後遷居洛陽,河間(今屬河北)為其郡望。天寶進士,曾任長洲縣尉,因事下獄,兩遭貶謫,量移睦州司馬,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詩多寫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離亂之作,善於描繪自然景物,風格簡淡。長於五言,稱為「五言長城」。

詩詞原文

《送靈澈》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逐句釋義

蒼翠茂盛的叢林掩映著竹林寺(在今江蘇丹徒南),遠遠地傳來黃昏報時的鐘聲。

(靈澈上人)身背斗笠在夕陽的映照下,獨自向青山歸去,走向遠方。

作品賞析

前兩句寫靈澈上人慾回竹林寺的情景,後兩句寫作者目送靈澈上人辭別歸去,抒發了作者對友人離別的傷感與依依不捨之情,也表現了靈澈的風度以及作者閒適淡泊的情懷。作品中以詩人目送獨自遠歸青山的客人(靈澈)為繪畫中心,背景設置蒼幽富厚:夕陽殘照,山林蒼蒼,古寺幽幽,鐘聲杳杳,青山遠臥;荷笠靈澈,獨歸青山,愈行愈遠,景物遠近搭配協調,為詩人的送別創造了獨特蒼茫幽遠的意境。

「青山」應首句「蒼蒼竹林寺」,點出寺在山林。「獨歸遠」顯出作者佇立目送,依依不捨,結出別意。只寫行者,未寫送者,而作者久久佇立,目送友人遠去的形象仍顯得非常生動。結句以「獨歸」點醒全題,更以「遠」字呼應晚鐘斜日。如明人唐汝詢評%3A「晚則鳴鐘,日斜而別,鐘鳴而未至者,山遠故也。」

送別詩多黯然情傷,這首詩一反送別感傷之態,而富于清淡雅氣,成為唐代山水詩的名篇之一。這首詩的特點是,靜景與動景結合巧妙,精美如畫。詩的一、三、四句,寫的是靜景,二句寫的是動景。動、靜互相襯托,互相映輝。古寺、斜陽、青山等靜物一經渲染,令讀者對鐘聲這一動景印象猶深,仿佛耳旁久久地縈繞著那悠揚的響聲;鐘聲從遠處傳來,更顯出郊野的寧靜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