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吃什麼最健康? 營養師教你聰明挑選小撇步

覺嘉欣營養師表示,外食族因飲食習慣導致便秘、肥胖、三高等慢性病,注意飲食就能改
覺嘉欣營養師表示,外食族因飲食習慣導致便秘、肥胖、三高等慢性病,注意飲食就能改

COVID-19疫情肆虐下,外送平台興起,民眾只要拿起手機就有許多商家與餐點可以選擇,長期外食可能導致肥胖、三高等慢性病,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營養師就建議,要把握均衡飲食的原則,才能吃的健康又營養。

外食固然好吃,但卻容易發生飲食不均衡、高鹽、高油、低纖維等問題,長期下來所產生的慢性病,對身體的傷害不容忽視,臺北醫院營養師覺嘉欣就針對常見的中餐、西餐、速食提供小撇步,讓民眾在選擇時可以吃的健康又營養,像是中式餐點食物的組成以澱粉為主,如炒飯、炒麵、燴飯、湯麵類,需注意飲食不均衡的情況,建議可加點滷蛋、豆腐、豆干等蛋白質食物及一份燙青菜。

西餐愛好者則建議主餐選擇海鮮類、雞肉等飽和脂肪含量低的白肉,如點義大利麵、燉飯類,首選清炒方式,若選擇醬汁則可優先選擇紅醬或以橄欖油為基底的青醬,而白醬多以鮮奶油為主成分,飽和脂肪含量高,要注意減少攝取頻率,以減少熱量及醬料攝取。速食愛好者,建議選擇烤雞、燒肉漢堡類,優於炸雞堡、炸雞塊等油炸物,附餐薯條若換生菜沙拉,可減少至少150大卡的熱量並增加蔬菜攝取量,達到均衡飲食。

覺嘉欣營養師也特別提醒,要把握5大原則,可以藉此提升免疫力,幫助自己對抗疫情。首先是每天至少1餐選擇未精緻澱粉類當主食;第二是每天至少吃2份水果與3份蔬菜,選用新鮮當季食材最佳;第三是要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含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乳品類。

第四是選擇7少食物,少油、少鹽、少糖、少油炸物、少沾醬佐料、少吃精緻甜點與甜飲料,少吃加工食品;第五、攝取足夠水分,簡易計算方式可用每公斤體重乘上30毫升,作為一日所需水量的評估。除了飲食的部分,也建議民眾吃飽後多去散步或是適度的運動,增加活動量可以消耗多攝取的熱量,大幅減低對身體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