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館舍營運差 桃市府開源節流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積極建設客家館舍打造客庄亮點,配合世界客家博覽會,成為副展區或衛星展區,然而大部分館舍開館至今未訂定經營管理辦法,幾乎無收入,不足以支應基本支出,營運效益差。客家局回應,建設客家場館目的非營利,已研擬相關場地租借辦法或招募餐飲廠商等提升收入。
客家事務局建設的桃園7大客家館舍,除台灣客家茶文化館成功委外營運外,其餘園區包括桃園市客家文化館、鍾肇政文學生活園區、崙坪文化地景園區、桃園北區客家會館、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其中僅崙坪有「好客食堂」及海螺文化園區內的「海螺咖啡」,由廠商進駐提供餐飲服務,客家局僅這2處有權利金收入。
客家局副局長饒佳汶說,大部分客家場館有專案管理人員提供民眾服務及負責藝文活動推廣,桃園是客家重鎮,打造客家館舍推廣相關文化,但開館就會有水電、清潔等例行性支出,而這些館舍多半沒收門票,只能提供內部空間,招募廠商提供餐飲服務,或是開放場地租借,盡量提升館舍營運收入。
她指出,像是永安海螺文化體驗園區非常受歡迎,平均每月來客數超過12萬人次,常接到民眾詢問是否能提供場地拍攝婚紗照,著手研擬相關收費辦法,現況除了開源外,在節流部分也會針對各館舍共同性的支出統一發包,盡量節省相關經費支出。
市議員張肇良認為,政府打造客家館舍非以營利為目標,應多開放地方團體或是企業認養,或是招募志工協助館舍營運相關事務,客家文化要保存,但場館經營困難是事實,建議市府應該個案逐一檢討,應該要多結合民間力量才能讓客家館舍營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