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日本中部頂級球場 Great Golf Around Nagoya

image


Edited by Nick Lin

近年來日本名門球場漸漸開放,加上日幣貶值,這個春、夏天正是拜訪日本球場的最佳時機。

在這個春天時節,整個臉書充滿著臉友去日本打球的照片,一團一團地去,大家好像都很會把握時機;在日本初春的時候去,可以順道看看櫻花祭,後來才去的人可能剛好錯過櫻花,但是球場的草皮狀況卻是越來越好,再隨著溫度的升高,台灣人赴日打球的人數也會逐漸提高;預計,今年夏天應會到達高峰期。

日本的高爾夫之旅,一直是台灣人最愛的,食物、溫泉、購物、球場品質,都是國人很習慣且滿意的,一次得到多重滿足。以往限於球場費用關係,很難打到所謂的名門球場,都是往比較沒有設計的鄉下球場走;但是,在日本高爾夫生態因為景氣改變後,日本當地的高爾夫消費急遽下降,球場生意受到巨大影響,倒閉或是想賣的球場非常多,有台灣人甚至買了球場就先放置一邊,先不營業反而不會虧大錢。

那些存活下來的日本球場,當然都是背後有財團或是營業面好的球場,但或多或少還是需要接待外國來的球友,這也是你有機會打到日本名門球場的原因;但別以為這些球場的規格與要求變低了,日本人的堅持還是隨處可見,該要求的服裝儀容與規矩還是在,像是牛仔褲連會館都不允許、更別說穿下場,進了餐廳一定要脫帽,打完九洞一定要休息,開球時間前半小時要到場等等;球場要求多,但回饋的是該有的品質,球道的整潔度、草皮與果嶺品質都不馬虎,我們打完球噴鞋時,幾乎都看不到泥汙;加上天氣舒爽,身上無汗不黏,感覺就跟下場前一樣的乾淨舒服。

這些開放的名門球場當然也不是隨便人都可以訂到,日本人講究信用與熟悉度,交情不夠就是沒有門路。我們這次透過許志山先生的安排,打到了四個在日本中部名號響亮的球場,分別是伊勢大鷲、榊原溫泉高爾夫俱樂部、東建多度與津高爾夫俱樂部,前兩個是很優秀但不辦比賽,後兩個也是好球場,但是辦過比賽而名聲在外,有打過的球友都沒有任何的負評。

我們這次是跟著美麗華球場會員隊親親愛愛隊一同前往,機上就見到一些熟面孔,但是人數有點多,原來還有另一個球隊一起,估計將近50人要前往朝聖這四個日本中部球場。

我們從日本的中部國際機場進出,這是取代舊名古屋機場的新機場,出入鄰近的幾個縣非常方便,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過橋就到了三重縣,我們這次打球的地方。這個地利之便,促成了這次五天可以打四場球的安排,打破了日本五天三場的慣性安排,令我相當吃驚。甚至最後一場球,還讓我們不必休息直接打完,從容地趕下午的飛機。現在回想起來,整個行程就是打高爾夫、泡溫泉、吃和牛,這幾個關鍵字,唯一擔心的就是肚子又變得更大了!

image

伊勢大鷲高爾夫球場

伊勢大鷲是富士集團所擁有的球場,當年因為老虎伍茲跟丸山茂樹在這邊打逐洞賽,而聲名大噪,而這也是目前還被傳頌的賣點,球場還會給你一張他們兩人在每一洞的落球點,讓你可以跟他們比較一下。不過,這個哏已經在許多球場都用過了,好好享受這個丘陵地球場倒是真的。

走進伊勢大鷲球場,立刻會想穿過會館去看窗外的景觀,幾個果嶺與球道就是隔著湖面跟會館相望;比較正面對著會館的是第九洞果嶺,幾乎是一個孤島的果嶺設計,比較在左邊的是第18果嶺,像是一個半島型的設計,這兩洞像是雙龍搶珠的收尾洞設計,但更有創意;再往這個大水池的遠端看去,水池中的一塊地是有著第三洞果嶺跟第四洞梯台群;再更往左邊遠處去,是一個深入水池中的半島果嶺,那就是第17洞。這個會館前的大水池,除了是最美麗的造景,也是球場的最大賣點與特色,總共有第3、第4、第9、第17與第18洞五個洞,都是圍繞著它而建造。

之前,看到臉書上有來過的球友用台灣某球場在比喻這裡,個人覺得是都不像,可能他們的意思是在比喻等級。從計分卡看,這裡應該算是一個商務性質的會員俱樂部,跟許先生所說的,這裡不辦比賽相當吻合,老虎對決丸山是唯一的例外;另外,這個球場最後方的黑梯也只在7056碼而已,以標準桿72趕來看是偏短,一般的男子標準梯又分兩個,分別是6557跟6228碼,以業餘球友來衡量,前者會比較有挑戰,但是我們被告知打前方梯台,就當作是一個愉快的看風景、喝啤酒的高爾夫郊遊吧!對了,對於愛喝日本啤酒的人,別擔心上廁所的問題,這個18 洞總共有九個廁所、九個避難屋、兩個茶店,非常方便。

伊勢大鷲的會館是在球場的最低點,兩個收尾洞就是收在它面前,再依此推想,兩個開始洞就必須往上爬,第1與第10洞兩洞就是平行往上,只是第10洞是個五桿洞,接下去的第2與第11洞也都是往右轉,然後才分道揚鑣;前九洞比較往右繞到大水池這邊,後九洞往左邊山上繞,一直到最後兩洞才回到大水池這邊。

如果你也是從前九洞出發的,那麼第三洞對著大水打的三桿洞,就是前九的第一個高潮。梯台位置較高,應該都會是有些側逆風,果嶺的右邊是水、左邊是沙坑群,是一個考驗中鐵桿控球的好地方,可惜我們是都打上果嶺,但是對這個本特草果嶺的轉折還未適應,小鳥還是抓不到。

不過,別擔心抓不到鳥,有趣的288碼第五洞,有點左轉下坡洞,將球往右邊球道開,第二桿大約只剩50碼以內,同組的Andy老師還開到了果嶺邊勒!同組的謝團長從百碼處,把球放到洞邊五呎,接著我短切也在洞邊六呎,兩人都順利地抓到鳥!事後,大家說到這個洞,每組幾乎都是兩鳥以上,好一個快樂洞!

帶著快樂的心情本想直接挑戰難度1的第六洞,卻被大水池旁一個懸空的茶店所吸引,一位日本阿桑一直跟我們招手著;原來,我們的費用包含著前後賣店各一罐飲料,我當然就拿日本的啤酒喝嘍!不論你是來拿酒或是上廁所,這個賣店絕對值得一探,它居高臨下看著整個大水池,景觀比會館由下往上看還壯觀,更是一個拍照的熱點。

前九洞的第二個高潮點,就是收尾的第九洞,直線的下坡球道就是往水池伸出,然後再攻上離島的果嶺,球道的右邊就是一個長條沙坑跟水隔離,風勢一直從右側方的水面吹過來,旗竿又插在右邊角落,想攻過去可要三思!我們打402碼的梯台,第二桿在150碼上下,真的要敢往右邊水緣打才行。我第二桿打出一個低平球往旗竿右邊去,也精采地停在離洞不遠處,很可惜,這種有點速度、但又有點黏的本特草,我們還是都把博蒂推短。

到日本打球就是要花一天時間,就是要中途休息吃飯,我建議就是歡喜的來看待它,點個好吃的日本餐來吃,再喝個黑麥啤酒,但記得進餐廳要脫帽,可以掛在帽架上。此行球場的第一個午餐,我點了蛋包牛肉飯,大多數人是滿意鰻魚飯,反正團費都已經包了,盡量的享用!現在想想,這次還真的沒花什麼錢,三餐都包、下場也有飲料、沒有桿弟也不需要小費,司機導遊都沒再拿小費,跟泰國的方式差別很大。

後九洞的前三洞大概就是一個鋪陳,在球場的最左邊地帶,第13跟第14洞共用一個水池,13洞是三桿洞水在右,14洞四桿洞往回打,水也在右。這兩洞都不長,但是140碼的13洞,居然讓我們都是偏到右邊水池與果嶺之間,應該是梯台方向會騙人;第14洞則要小心切過水的方向,偏右會有麻煩。

後九洞都在山上繞,等到突然柳暗花明時,就是到了第17洞,一個高打低的半島型果嶺,前方有一個橫條的沙坑。這一洞並不長,約130碼,就是在考驗頂風時的用桿選擇。在考慮了下坡抵銷逆風後,我還是拿PW來打,球出去就在旗竿上方,一直對著它飛去,落在旗竿前一呎,然後往左跳。哇,幸好!差點重現兩年前同樣距離、同樣球桿、同樣落球點的一桿進洞。

最後一洞的設計是開球需要正面過水,大約210碼就過,但是視覺上不只;加上有逆風,就會跟前組人一樣往右邊球道開,這樣子第二桿會多50碼以上,把第一桿的挑戰嫁禍給第二桿;開球直攻過水第二桿只剩120多碼,開右邊還要170碼以上,那當然是直攻了,只要不拉到,正常的擊球距離都過得去,第二桿就輕鬆很多。日本中部球場第一站,伊勢大鷲,打了個白梯的好成績,一個好的開始!但還是覺得沒有嘗試到設計師小林光昭的難度,許多的洞都是避重就輕而過,可惜了!打完球趕緊去泡個湯,這是此次打球的標準行程,下午再去逛高爾夫大賣場。

image

伊勢大鷲高爾夫球場

18洞 Par 72 黑梯7056碼

三重縣津市稻葉町1497

Tel:059 252 2050 Fax:059 252 2626

image

榊原溫泉高爾夫俱樂部

顧名思義,這球場是在榊原區,大巴士在田邊小路與村莊間穿梭,甚至要下來搬路障,才會到達一個隱藏在山上的好球場,要不是有人帶路,還真不很好找。這個球場是隸屬於歐力士集團,算是背景雄厚,不需要辦比賽來宣傳,就是維持自己的格調。球場由大白鯊諾曼所設計,1994年五月開幕,比昨天的伊勢大鷲早了四年,從設計師來想像球場難度,套句臉書的話,覺得很有挑戰!

榊原溫泉的會館跟伊勢大鷲的風格很不一樣,這裡有點歐洲式的復古風,伊勢大鷲是現代低調,暗紅色的屋頂默默地融入周邊景物之中;不過,比較令我感興趣的是,獨棟的兩層樓住宿湯屋,據導遊表示,棟數不多,以服務會員為主,一般外客要很久以前預訂。想像一下,在半露天的湯池看著球場的景觀,真是一大享受。

打日本名場的難為之處就是,乖乖地聽球場安排打前方白梯,就會錯過設計師所安排的難度,打個70幾桿也沒什麼好高興的,因為真的浪費了球場的布局;好不容易可以打藍梯,又很少是在6500碼上下的,以諾曼的標準,藍梯就是6844碼、白梯6365碼,幸好之間還有一個綠梯在;但是當你可以打藍梯時,就不要客氣,因為後面還有一個黑梯,勇敢接受大白鯊的考驗吧!

以諾曼的設計概念,後九洞應該是會比前九洞困難,盡管兩邊的收尾洞都是五桿洞,總距離卻差到100碼以上,一左一右地包圍著一個大水池,都回到會館的前方。我們今天變成三人一組,成功地站上藍梯開球,日本管制藍梯跟禁地差不多,台灣應該就是跟日本學的吧。

第10洞的五桿洞梯台擺在517碼而已,大約短了30碼,球道其實是直線,但是諾曼放了一個長條沙坑在左邊,要飛過大約260碼,往右開球距離會增加許多;第二桿變成右邊是水池,然後果嶺高起、前方有沙坑保護著,讓這個短五桿洞不好兩桿攻,第三桿也要小心打才行。就這樣,第一洞沒熱身好,被鯊魚咬了一口。

第11洞一個看起來直線的402碼四桿洞,左邊的大水池吸引了所有目光,感覺右邊只是側坡、還有車道,但是當你偏右很多時,就會發現剛剛第10洞右邊的水池就在那裡。打日本球場不管是在果嶺附近、或是球道旁邊,都會遇到粗草葉的長草,阻力非常大且難處理;像是120多碼的上果嶺球,本來可以拿PW輕鬆打,卻要改用到9號鐵桿,幸好這邊的本特草果嶺都夠軟,也可能因為濕黏,速度還不到最快,可以停球。這洞上果嶺後離旗竿三步的下坡推桿,本來可以向諾曼報仇的,卻是推短,唉!

整個後九洞的布局,諾曼充分利用地勢的空間,盡量讓長洞看起來不狹窄,然後把最難搞的的地形給三桿洞,而且都是很有距離的,像是206碼的第13洞雖是下坡,但當天是逆風,左邊還一堆樹擋住去路;第16洞199碼需要過山谷,右邊有一座紅色鐵橋是景點,果嶺高起且右前有沙坑,當天旗竿就插在沙坑方向。兩個長三桿都要距離、還要控制彈道,真的是有被挑戰到,我們三人六球都沒上果嶺,果嶺邊的切球又受粗草的干擾,只能一步步進入諾曼的陷阱。

又是過九洞休息時間,今天改點了醬油拉麵來安撫精神,挑戰大白鯊的藍梯果然長桿要夠穩,否則該花的跑不掉,該賺的也賺不到。球場的前九洞如同之前所說的,距離比較短且比較窄,必須要把距離跟方向都抓好,一直到428碼的左狗腿第六洞,變長又變難,才讓人措手不及地嚇到。

這是一個直角左轉的狗腿洞,要整個過轉彎不被樹阻擋,至少要開出250碼,且左邊是出界區;一般從梯台上看出,大砲手也不敢往中開太遠,第二桿至少都要打到190碼,攻上高起的果嶺;我是沒開好還要220碼以上,直攻的角度一定沒有,連要放安全球都沒有角度,最後可以三桿上還差點救par,已經滿意了!

接著的又一個三桿洞要打到196碼,所有的三桿洞真的都在考4號鐵桿,前三次都失敗,這可是最後的機會!面對著旗竿插在右邊、需要過沙,豁出去直接挑戰旗竿。看著小白球往旗竿過去,就落在旗竿後方,哇!跟昨天的第17洞很像,幸好沒事,球停在果嶺上,同樣也是下坡不敢推,博蒂又推短。

打完這個球場,聽許先生說,之前有一位長春名人張先生說,「這是一個被照顧得太好的諾曼球場。」應該是吧!日本人就是這樣維護球場。亦或者,這是諾曼入境隨俗的日本化風格呢?不論如何,這是一個有歐美元素的日本球場,你喜歡從哪個角度看待它,它都是一個很好的結合。第二場球敘站藍梯的桿數雖不滿意,但是很喜歡這個日澳混血的球場,它帶來了日本腔調的難度,甘拜下風!下一期,我們再介紹東建多度與津高爾夫俱樂部。

image

榊原溫泉高爾夫俱樂部

18洞Par 72 黑梯7100碼

三重縣津市榊原町1538

Tel:059 252 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