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碳年近2千萬噸如何淨零? 中鋼宣示2025減7%
歐盟將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課徵碳關稅,台灣則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鎖定溫室氣體年排放2.5萬噸的碳排大戶,將在2025年,繳交第一筆碳費,這讓不少大戶出現「碳焦慮」。以排放量動輒近兩千萬噸的中鋼為例,以鋼化聯產和大量使用廢鋼等策略,目標要達成2030年減碳25%。另一方面,同樣也是大戶的計程車隊,則提高使用節能減碳車的數量,減少碳排。
上千度高溫,烤出金黃色鋼胚,這裡是中鋼熱軋工場,經過層層關卡,才能成為鋼材原料。
記者王皓宇:「長方形的這一塊鋼胚必須要變成鋼捲才可以成為客戶所需要使用的狀態,而為了容易加工鋼胚製作成鋼捲,需要加熱到1160度,加熱的過程當中或需要用到燃料,燃料則會產生溫室氣體。
因為鋼胚製作成鋼捲,有一定的高溫需求,所以鋼胚一旦冷卻,就要花更多能量去加熱,碳排當然跟著增加,所以要減少加熱所產生的耗能,方法是不讓鋼胚冷掉。
保溫坑的蓋子打開,熱氣竄出,現場溫度達到五六百度,有如巨型烤爐,鋼胚的溫度,就是在這裡維持。
第二熱軋鋼帶工場工程師李昆遠:「入爐的鋼胚的溫度越高越好,上千度的這個鋼胚直接進到我們加熱爐做生產,這樣子的燃耗節省率大概可以提高三成,那整個二氧化碳的節碳量,可以提高到三倍。」
鋼鐵屬於高耗能產業,中鋼近三年來的溫室氣體總排放量,2020年,1956萬噸,2021年2229萬噸,2022年1966萬噸,集團共占全台總碳排的10.8%。歐盟今年10月試行碳邊境調整機制,出口產品碳含量超過規定範圍,將被課徵碳關稅;同時,根據氣候變遷因應法,首波鎖定287家,年排放2.5萬噸的排放源,將在2025年繳交第一筆碳費,不論基於環保還是成本考量,都讓中鋼出現危機意識。
中鋼技術部門副總經理鄭際昭:「過去減碳是環保的議題,那現在不只是環保議題,我們面臨到多方面的壓力,你如果排碳量高的話就要繳很多碳費啊,現在有很多國際倡議,很多投資機構,他就希望企業能夠加入這個國際倡議,不因應的話,很可能這些投資機構將來就不投資你了。」
這是鋼鐵人們的宿命,不同鋼鐵廠都有相同痛點,AI是其中一個解方,透過數據分析,能減少加熱站點耗能8.7%,減少鍛造機待機空轉電力5.97%,一年可減少4000噸碳排。
工研院資通所技術副組長林群惟:「我就以榮剛為例,榮剛我們在他們專案合作計畫當中,我們接觸到他的加熱、鍛造、退火,這些站點它的機台,它的一個效率其實是不一樣的,人工排程它其實是很難去做到瞻前顧後,我們如果有機會把相同類似製程的產品,把它做成集批生產,也有機會去減少高耗能設備的一個使用。」
高雄市環保局副局長黃世宏:「工業部門的部分有組織了產業淨零大聯盟,希望能夠發揮以大帶小,例如說我們有一些上游的產業像中鋼、中油,上游產業一定是最先接觸到一些壓力,所以他們不管是做碳盤查或者是產品的碳足跡,都是已經在做了。」
節能是一種途徑,循環利用則是另外一種。
記者王皓宇:「煉鐵的過程會產生鐵水,運送到轉爐工場進行煉鋼作業,煉鋼煉鐵會產生高爐氣和轉爐氣,過去是被排放掉的,現在經過這個黃色的管線運送到碳捕捉工場,未來可以提供下游的化工廠使用,這叫作鋼化聯產,過去中鋼背負著排碳大戶的原罪,現在原罪可以變成原料。」
中鋼研究員王俊修:「(這邊的氣體都是..)這邊的氣體都是高爐氣跟轉爐氣。」
走進鋼化聯產先導工場,將原本造成空汙的廢氣,轉化成有用的化工原料。
中鋼研究員王俊修:「是利用變壓吸附的方式,把我們爐氣的二氧化碳吸附在裡面。」
工業氣體,提取分離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進而生產出甲醇、甲烷、醋酸等化工產品。
中鋼研究員王俊修:「等於說把我們原本要排掉的碳,然後合成成化學品,然後就把碳源固定在化學品裡面。」
先導工場,還在實驗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將攜手化工業者,成立示範產線,第三階段,設置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年減碳量預計達到290萬噸。
中鋼技術部門副總經理鄭際昭:「很多化工廠,它是要拿一氧化碳當原料,去合成化學品,但是過程中它也排碳嘛,所以我們就想說如果我們兩個能夠結合,我們把我們爐頂氣裡面的一氧化碳把它捕捉下來,提供給它作為合成化學品的原料,那這樣它就不用去從石化原料去轉成一氧化碳,這樣結合起來就可以達到減碳的效果。那我們希望到2025年,(集團)減碳的目標要達到比基準年2018年要減7%,到2030年,要減碳25%。」
排碳強度,製程上下游都計算在內,中鋼還透過生產高強度汽車用鋼,讓車體減重,進而降低能耗。
中鋼員工:「想辦法讓它盡量去作一個薄化,因為薄化可以減輕重量。」
記者王皓宇:「車子的組件也是用鋼鐵製成,如果越輕能耗就會越低,更能幫助減碳,提到車子,每天在路上跑的計程車,隨處可見,計程車車隊在全台擁有2.3萬台計程車,每天的排碳量可想而知,因此如何減碳就成為車隊的一大挑戰。」
隨著電動車、油電車的成長,計程車業者也開上減碳之路。
車隊駕駛魏凱丞:「油車成本當然本來就比較高,真的要比的話,可能成本油錢的部分可以省40-50%。」
車隊減碳車數量,從2021年26%成長到31%,數量破7千台,2024年預計提升到1萬台。
計程車隊新創事業群協理王嘉慶:「一台燃油車,排碳的量,每行駛一公里它大槪會增加200克的碳排,那如果是節能減碳車隊,行駛一公里的碳排的話,只有68克,碳排的部分就會減少三分之二。」
硬體之外,AI預測叫車熱點模型,也是減碳功臣,讓司機每天平均減少1小時的空車時間。
計程車隊新創事業群協理王嘉慶:「依照過往的乘客的叫車記錄,或者是司機的載客行為,搭配不同的日期,時間,甚至天氣的狀況,就可以來去預估,在下一個時間點可能在這個地理區域,它的預估的用車的需求,透過這樣的一個方式,我們減少了司機他的空車的時間,按照我們的預估的話,大概減少2.32億公斤的碳排。」
面對不可逆的綠能轉型趨勢,排碳大戶要做到淨零,往往面臨兩難,然而減碳的千里之行,必須始於足下,才能走到終點。
更多 TVBS 報導
氣候、能源危機未解遭反彈 ESG將退燒?
科技業如何落實ESG?直擊「半導體設備大廠」挑戰淨零碳排
台灣減碳尖兵!紅樹林吸碳力強 等同3000座大安森林公園
歐盟碳邊境管制!掀起全球碳權交易市場 台碳費仍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