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運動世界的大數據

隨著個人計算機和IT產業的快速革新成長,以及通訊技術的躍進與網際網路的興起,到雲端科技平台的形成,大數據的廣泛應用,不僅已為各大產業開創全新商機與經營模式,更可為人類智慧生活創造無限可能,現已成為世界強國未來科技發展與競爭焦點。

◎ 加入領客體育粉絲專頁,設定「搶先看」掌握最新體育資訊!

全球第一波的科技浪潮是大型計算機,第二波是個人計算機,第三波是網際網路,第四波是社群媒體,而大數據正是當前方興未艾的第五波科技浪潮。

大數據大未來

《大數據》作者Mayer-Schönberger與Cukier強調,當世界從“數字革命”進入“數據革命”,在面對浩瀚如海的巨量數據數據之際,大數據將為人類帶來生活、工作及思考方式的全方位革新,而社會需要有能力將其轉換成有幫助的解讀內容或者是創造為深具價值的物品或服務。

2012年美國聯邦政府斥資2億美元,進行大數據的擷取、存儲、分析、共享及可視化等研究計劃,期能透過提升大數據分析技術與工具的方式,改善科學研發、教育、生物醫學、環境及國家安全的能力。英國政府亦積極推動大數據的運用,以改善實時公務部門之數據管理與公共服務體驗、醫療照護,以及因違規舞弊(如稅務)與錯誤疏失的處理。

國際現代化城市不僅透過大量數據進行城市治理,解決問題並改善市政系統與效能,更透過雲端與大數據應用,提供完善的市民服務,朝向智能城市發展。如芝加哥、阿姆斯特丹皆在市區中建置大量傳感器,裝設在路上街燈中,可監控街區環境與空氣品質,裝設在市民家中或窗戶,則可隨時掌握居家環境信息,甚至於設在人行道旁的垃圾桶,也能智能化地進行垃圾壓縮與清運時程分配,降低清運的人力成本。

更細緻化的運用例子如芝加哥將收集到的數據,轉化成實時呈現可視化信息的“城市儀表板”,讓城市數據與市民共享,甚至與其他城市市民分享,提供更便民服務。

荷蘭亦開放交通數據供民眾使用,如全國高速公路實時測速的應用,透過實時監控70萬台以上的行駛車輛,可直接在網頁地圖上瀏覽每個路段過去5分鐘內的平均速度,可以了解哪些路段有最多超速的情形發生、哪些路段車輛行駛的速度最慢,哪些路段的車流噪音最低,甚至還可以實時計算出累積的超速罰單金額。

根據Gartner調查顯示,大數據可為11項垂直相關的產業解決問題,並帶來商機,其中以教育、交通、健康照護及能源水電產業最為重視。 McKinsey預估,未來10年美國健康照護產業與大數據有關的商機,將高達3000億美元,包含減少醫療糾紛、用藥浪費,以及增進健康品質。

根據IDC研究分析顯示,2012年全球大數據產業整體市場規模為68億美元,到2016年將可成長至507億美元。 IDC進一步指出,大數據分析技術與服務市場的成長速度,較傳統IT市場快上6倍,意味著代表全球成長快速而炙手可熱的百億產業商機,預估年成長率為26.4%,2018年整體市場規模將可及415億美元。

隨著全球大數據分析技術與服務人才的迫切需求,代表大數據分析專業人才的“數據科學家”(data scientist)一詞因應而生。根據華爾街科技日報(​​Wallstreet & Techology)針對2015年市場展望預估,2018年美國將短缺19萬名數據科學家,全球需求則將達到170萬人。

美國知名大學如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商學院也意識到這波的人才荒,紛紛增加計算機科學與數據科學選修課程,企圖趕上“大數據時代”的競爭腳步。大數據的分析技術與運用現已成為當代顯學,McKinsey強調,大數據將創造出多項與數據科學家相關的職務與就業機會,亦將成為未來組織(企業)提升創新力、競爭力與生產力的關鍵指針。

翻轉運動世界的“魔球”效應

根據普華永道的估計,2010-2015年度全球運動市場收入可達1,450億美元(年成長率3.7%),而WinterGreen Research調查報告亦指出,運動數據分析市場的開支將呈現爆炸性增長,將由2014年1.25億美元激增至2021年47億美元。其主要促進因素是受到智慧型手機、社群媒體與雲端運算的科技發展影響。

大數據的風起雲湧,除了大幅影響科技發展、經濟活動與政治界外,與統計數據息息相關的運動產業也開始產生重大改變。

以棒球為例,本身就是一種與統計密切相關的運動項目,早在1970年代末期,美國便熱衷於有關棒球球員表現的統計分析,知名棒球歷史(統計)作家Bill James在其書中,特別將美國棒球研究學會(Society for American Baseball Research, SABR) 針對棒球統計數據所做的一系列分析命名為“賽伯計量學”(Sabermetics)或稱棒球記錄統計分析、棒球統計學。

2002年美國職棒大聯盟(MLB)奧克蘭運動家隊領隊(總經理)Billy Beane善用數據分析,顛覆過去的球員佈局方式,成功帶領球隊追平MLB 20連勝的紀錄。 2004年著名財經作家Michael Lewis據此寫出暢銷書《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之後更拍成賣座電影。其中的“魔球(Moneyball)”策略,即是從大數據觀念所引申出來的,波士頓紅襪隊則是運用此策略,勇奪2004年世界大賽冠軍。

自2007年起,美國職棒大聯盟引進Pitchf/x system、Hitf/x等先進分析系統,在每個球場擺設約計20個數據收集器,記錄投手投球速度和打擊者擊球角度,從此棒球數據大量激增,僅單場比賽便可以產生相當於30萬張高畫質相片的數據(1TB以上),甚至可能產生高達7TB巨量數據。

時至今日,大數據分析已成職業運動主流,深深影響著所有球團的運作與決策,更翻轉了整個職業運動聯盟的經營生態,包括比賽模式、球員(交易)管理及球賽體驗等。

目前運動大數據分析可區分為運動員表現分析、教練決策分析、球迷數字體驗分析、球迷行為與互動分析及組織運作分析等。應用範圍則可歸納為運動競技分析與輔助管理分析兩大類。

運動競技類型,主要分析評估運動員(體能)訓練暨場上表現、預防運動傷害及研擬比賽獲勝戰略等。

輔助管理類型,主要輔助賽事管理(如智能型場館的觀賽體驗、安全維護)、球隊管理(如球員薪資/交易、票務、營銷贊助、公關、財務管理)、運動商業營運(如運動彩券、贊助投資報酬效益)、賽事轉播暨媒體信息服務及個人體適能管理等。

根據天普大學福斯商學院商業暨信息科技研究中心2014年調查報告,由於數據分析技術的日新月異,促進了運動世界的大改變,(職業)運動團隊開始透過大數據協助其經營管理、球員管理、訓練計劃等更多方面的應用。

以美國四大職業運動聯盟為例,球團運用大數據的高低比率依序為職棒(MLB)的97%、職籃(NBA)的80%、職業美式足球(NFL)的56%及職業冰球(NH L)的23%。該報告中特別提及有關票務和全球定位系統大數據應用的成功案例,2009年MLB舊金山巨人隊成功運用“動態票價系統”分析技術後,迅速廣為運用至其他美國職業運動聯盟之中。

2006年總部設於澳洲的Catapult運動信息分析公司,透過行動運算與雲端軟件開發出GPS系統,分為表現分析、運動傷害分析及戰略分析等三個類型,主要功能為監測球員動作,以確保每位球員表現均可達到最佳巔峰的體能狀態而不致於過勞受傷。

2013年全球計有超過300個運動組織採用該分析系統。隨著大數據分析技術的精進與普及,相關設置及分析成本隨之降低,預期未來將會全面推廣應用至運動產業的所有領域,包括業餘運動、學校體育等,值得予以關注與重視。

運動大數據:指引勝利的水晶球

競技運動的本質之一在於追求勝利與冠軍!因此,運動團隊(組織)為求獲勝,無不積極地尋求任何可能的良方妙藥(如簽下超級明星、具未來潛力球員或科技訓練的投資)。繼魔球效應翻轉全美職業運動的運作模式後,運動大數據儼然成為指引(預測)勝利的水晶球,深受矚目。

最典型的應用範例,當屬2014年巴西世足賽德國隊勇奪大力神杯的科技運用。 32支隊伍中,只有德國隊運用SAP公司開發的“競賽分析”大數據應用技術,進行個別球員和球隊整體表現及戰略評估分析,也同時可以掌握敵情的數據。借助該系統,總教練Oliver Bierhoff不僅可以知己知彼,並且簡易而有效地促進平日訓練溝通,以及提出扭轉球場戰況的臨場攻略,大數據成為德國隊百戰百勝贏得世界冠軍的終極武器。

德國隊在訓練與正式比賽時,均會在球場四周設置8台專業攝影機蒐集大量數據,透過這些數據SAP Match Insights可計算分析個別球員的身體狀況、跑動速度、控球率、傳球率、傳球成功率、搶斷次數、衝刺次數、隊型狀況,以及小組隊員的整體戰力等數據,並且可以可視化圖表(分析畫面)立即反映出球員在場上的表現與有效防守範圍,同時透過app應用軟件程序,將可視化又簡單易懂的信息,透過手機或平板計算機,同步傳給球員、訓練員及教練團參考運用,總教練再據此進行下一場比賽球員調度、戰力與戰略規劃的決策。

教練團也能同步監看比賽陣型,並監控整個陣型的緊密度和陣​​型安排等,以便立即改進球隊的場上表現。除攝影機外,德國隊平日練習時,球員還會配戴感測(應)器(sensor),藉此蒐集掌握球員體能背景資料(如心跳、疲乏壓力程度、情緒波動等)。德國足球甲級聯賽中也在測試Google Glass,可以呈現球員在球場上的速度、控球時間、運球位置等實時數據,教練藉此提供球員即時回饋意見,以提升球隊整體表現。

另一個冠軍範例則是第34屆美國盃帆船賽(America"s Cup),美國甲骨文隊(Oracle Team USA)利用WiFi傳送大量有關風速、風向、海面氣象等數據,結合帆船本身收集到的各種參數,透過Oracle Exadata數據分析器將每天產生約200GB的數據進行分析,迅速提供美國隊修正調整,最後擊敗強勁對手,成功衛冕冠軍寶座。

一級方程式賽車亦大規模地使用大數據分析,透過賽車上裝設的數百個傳感器進行數據蒐集(如胎壓、油耗、車速等),提供領隊及維修技術團隊進行戰略調整。例如Infinity Red Bull Racing車隊採用IBM技術、Lotus F1車隊使用微軟Dynamics技術,以及McLaren-Honda車隊則由SAP系統支持。未來透過大數據分析,甚至在引擎發動前,就可以預測賽車抵達終點的時間。

天普大學調查結果亦指出,NBA球隊運用大數據分析多寡與其獲勝率成正比,而榮獲2015年全美NCAA男子籃球賽冠軍的杜克大學則是少數懂得利用大數據分析而贏得全國冠軍頭銜的大學。

“魔球”效應所捲起的運動大數據浪潮,已是大勢所趨,運動員(團隊)的卓越表現將更上一層樓,運動的本質及商業模式也勢必產生重大轉變。

網”羅球迷心的觀賽體驗

當大數據進入運動世界,而科技應用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傳統觀賽體驗早已無法滿足隨時需要上網連結的科技球迷需求,促使所有商業導向的職業運動聯盟開始進行科技轉型,以提供最佳的觀賽服務,強化維繫球迷的忠誠度,並充分掌握其消費喜好與動機,增加營銷收入。

NFL身為全美最受歡迎的職業運動聯盟,比賽、球團與球員的動態備受關注。運動科技網2015-2016 NFL科技報告(Tech Report)指出,其社群媒體的統計數據為Twitter追隨者有1,510萬名、Instagram追隨者有510萬名、Facebook頁面有1,280萬個讚、YouTube 72萬2,932次影片點閱。

為了能夠促進與現場球迷互動,並提升進場率,NFL透過官方Wi-Fi無線網絡分析供貨商Extreme Networks,在球場內裝設Wi-Fi,提供球迷快速的無線上網及“比賽日”app的場內服務,並透過“無線網絡教練”分析軟體,提供現場比賽中球員表現與戰況分析等各類訊息,以滿足現代科技球迷的觀賽需求。

聯盟及球團也藉此獲得球迷及運動消費者的數據,不僅有助於提供其個性化的觀賽服務,亦可進行市場區隔,分析不同類型進場觀眾的消費行為,滿足其特定需求(如第一次進場的觀眾可能會急著走入球團商店購買紀念品或尋找導覽說明)。

NFL特別自2014年第48屆美式足球超級盃大賽起,持續使用Wi-Fi無線網絡相關服務,強化球迷體驗及社群媒體營銷活動。 NFL紐約噴射機隊更在2015年啟用STRIVR虛擬現實技術,結合360度相機,透過場上球員的視角,提供球迷身歷其境的全新觀賽體驗。

目前,NFL首屈一指的高科技球場,當屬座落於舊金山矽谷心臟地區,耗資13億美元於2014年興建完工的49人隊主場“利瓦伊斯競技場” ,並於2016年2月7日成為第50屆超級盃舉辦場地。其主要科技元素包含“視域360”(提供場內比賽動作360度的實時回放鏡頭)、社群媒體監控(為收集分析所有與暴力和恐怖活動有關的信息情報)、超級盃50手機應用軟件服務(功用包括飲料啤酒送到位、預定餐食免排隊、NFL商品免排隊快速取貨、超級杯電視廣告欣賞與回放、場內座位/置自動導引、求救服務等)、標塔攝影機(為拍攝錄像球門區的動作,提供比賽觀賞與裁判執法之用)。

該屆超級盃籌辦委員會執行長Keith Bruce表示,這是NFL史上所提供最先進高科技的觀賽服務。

NBA則是自2013-2014年球季起,所有球隊開始使用STATS公司所開發擁有6個攝影機的SportVU tracking追踪系統,在每個NBA球場內,監測整場球賽每個上場球員及球的動態,收集球隊表現的完整數據。

大數據數據分析除了改變球賽進行以及球員進攻防守表現效率的評估方式外,也改變了球迷在主客場的觀賽體驗方式。這些數據會實時發佈在網站上,讓球迷了解球員的表現,使得觀賽情緒更為投入。各球團正尋求行動應用科技方式,來增強球迷在主客場的觀賽體驗,也透過球迷個人資料的收集及社群媒體的互動來增強球迷的體驗。

當世界的距離越來越小,而運動消費越趨向數字多樣化,運動服務的科技化已如滾雪球般的快速發展之際,除了改變整個運動商業的經營模式外,值得體育人深思的是,當球迷在談論運動時,是否依然有那股對運動的原始熱情呢!


◎ 本文作者: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教授 程紹同,經作者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