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適度休息調整姿勢 減壓護臂膀

大聯盟研究指出,近年投手受傷比率愈來愈高,主要原因為追求球速、刁鑽的變化球。骨科醫師說明,投手最常受傷部位為手肘和肩膀,由於球速與姿勢、力道有關,球速愈快投手就要愈用力投球,導致肌肉及韌帶承受更大壓力,出現軟骨脆裂、韌帶撕裂傷等,建議投手適度休息,與教練討論調整投球姿勢及力道。

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說明,投手投球力道本來就超乎常人,愈追求速度,就勢必要更用力丟球,施予手臂更大壓力。投手丟球時,手高舉過頭的姿勢,容易對肩膀造成嚴重影響,愈用力投球,更會增加手肘的扭力和壓力,增加肌肉及韌帶受傷機率。

釋高上解釋,雖然刁鑽的變化球必須運用特殊技巧,讓手腕旋轉改變投球方式,不過因為手腕是最後的發力位置,真正跟速度有關的還是肩膀與手肘,相比之下,手腕受傷機率較小。

釋高上分享臨床經驗,許多台灣投手從小就開始練球,可能在生長板、軟骨尚未發育完全時就頻繁練習施加壓力,長大後持續練球,訓練過度或未適度休息,手肘繼續承受壓力就會受傷,出現軟骨脆裂、骨頭交接處撕裂傷、碎骨、韌帶受傷等症狀。

雖然很多都能治癒,但釋高上提醒,若投手不改變容易受傷的投球姿勢,很難有效治療,韌帶甚至會斷掉,建議投手與教練討論,調整投球方式,避免繼續受傷,從投球的姿勢、力道做改變,不要一味追求速度,也要注意適度休息、不過度訓練,在自身體能範圍內盡最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