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如幻似真愛情故事 跨年壓軸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國家兩廳院歲末壓軸推出導演林奕華舞台劇《聊齋》,以蒲松齡《聊齋誌異》為發想,編劇黃詠詩循當代角度,從人鬼狐的世界提煉一個如幻似真的愛情故事,帶我們尋找圓滿幸福的定義,特邀張艾嘉、王耀慶擔綱,在聊齋中談情說愛,提醒觀眾認清外在的「缺」,善待內在的「有」,或可避免重蹈輪廻之苦。這齣戲12月29日至明年元旦,將在國家戲劇院演出4場,31日跨年場從9點演到12點,陪觀眾迎接2018年。

導演林奕華表示,人生充滿一廂情願,多來自對自己的想像,繼而產生對自己和他人的投影,這些想像既受外界的「有」所影響,也是被內在的「缺」所引發。

林奕華認為,清代蒲松齡短篇小說《聊齋誌異》有400多篇短篇故事,除描寫社會實況,更有關仙、鬼、妖界的愛情故事,多是蒲松齡以古諷今,表達對人生或是社會不滿的隱喻。

林奕華說,蒲松齡以《聊齋誌異》中仙凡冥三界的愛恨情仇帶出生命的思考,就像進化為何不等同改變,改變為何又不能靠進化完成?如同科技再進步,人們難免感慨春宵苦短,壯志難酬,幾多徒勞,此生虛度。

《聊齋》舞台劇故事談的是虛擬世界的APP「齋聊」,還有過客匆匆的大酒店「聊齋」,講述一位蒲先生(王耀慶飾演)原意是要當一位暢銷書大作家,但事與願違,卻經營起一個 APP叫「齋聊」,裡面有各種由他幻想出來的美女,讓孤家寡人有一個温柔寄託。

其中,一個被蒲先生所想像出來的胡小姐(張艾嘉飾演),似乎比他更了解自己,她使蒲先生疑幻疑真,覺得她真有其人,曾是他的女朋友,妻子,離婚密友,或是知音?這一男一女是緣是寃,全發生在一家過客络驛不絶的大酒店,叫「聊齋」。

林奕華說,現代人愈來愈怕跟人聊天,因為愈來愈怕人了,在情感世界裏,愈來愈多人活得像鬼,躲在虛擬世界,用著虛擬的身分,與虛擬的人談情說愛,這似乎與人鬼戀有著奇妙的呼應。

林奕華舞台劇《聊齋》,特邀張艾嘉、王耀慶擔綱,在劇中談情說愛。(國家兩廳院提供)

國家兩廳院歲末壓軸推出《聊齋》,以蒲松齡《聊齋誌異》為發想。(國家兩廳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