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青年樹立正確就業觀 人民日報引眾嘲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從中國政府去年底放松防疫政策以來,盡管其國內經濟整體狀況已有所恢復,但恢復程度仍未如預期。近幾個月除了消費氛圍不盡理想,中國年輕人的高失業率也創下紀錄。

中國官媒《人民日報》7月10日刊發評論文章《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呼籲青年應該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揮光和熱,不僅能夠留下無悔的青春記憶,而且將在基層磨礪中獲得受用終身的精神財富」。文中提到,高校畢業生要「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和奮鬥方向」、「積極的就業觀念是順利求職的催化劑和加速器,……,讓自己更快找到合適的工作」

文章還向年輕人喊話稱:「青春的樣子,本就是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樣子」,並且指出「在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社會服務、衛國戍邊等各領域各方面工作中爭當排頭兵和生力軍,一樣能實現青春的價值,還能為一生的奮鬥奠定基石」。

不過,這篇看起來充滿正能量的勵志文章,卻在發布之後受到社媒上眾多網友質疑和吐槽。盡管在人民日報微博頁面上關於此文章的評論不公開,但在另一些轉發文章的網媒如中新經緯、財聯社的帖子底下仍累積了許多網友評論。

「享福的人教人吃苦」

有人揶揄「通篇不知道寫的是啥,但大家都知道它寫啥」、「享福的人教人吃苦」、「年輕人再不『負重前行』,他們沒法『歲月靜好』啦」。也有人指出,應該讓中央委員地方領導的子女後代首先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一些網友以嘲諷口氣毛遂自薦:「石油煙草稅務電力銀行常年巨額虧損,我願意去這些地方奮鬥,用我的努力讓祖國的這些單位扭虧為盈。」

《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刊出之後,在知識問答網絡平台「知乎」上也出現了一篇「如何看待人民日報《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一文?」的帖子,兩天之內就累積了815個回答。

有人批評此文「跟『慢就業』一樣,化被動為主動,把社會失業率問題歸結於年輕人就業觀不正確。來來去去就那麼幾招,就不能搞點新鮮點的嗎?」一位網友總結了文章背後的含義就是:「大家要去當牛馬哦,錢是沒多少錢的,要用愛發電發光發熱哦。錢都流向了不缺錢的人,而苦難,都流向了肯吃苦的人。只要你能吃苦,你這輩子就會有吃不完的苦。」也有網友點出這篇文章引起群嘲的原因:「現在的年輕人早已不像他們的祖父母那輩人那樣容易被PUA(情緒勒索),畢竟兩代人的經歷完全不同。」

政策挽救「畢業即失業」

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數據,今年5月16-24歲人群的失業率為20.8%,打破以往紀錄,許多應屆畢業生自嘲為「畢業即失業」。導致年輕人失業率高於整體失業率的原因之一是當局在疫情期間對中國的科技、教育、娛樂和房地產等行業進行了整頓,使得包括騰訊等科技業巨頭都宣布大幅裁員--而這些企業往往是以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為就業主力軍。

為了降低青年失業率,中國政府也出台具體政策,宣布於今年7月至12月實施為期半年的就業輔導計劃,協助尚未找到工作的大專畢業生及失業青年求職。該項名為「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的計劃,將強化政策落實,爭取讓「有就業意願的未就業畢業生」和「登記失業青年」,都在今年底前實現就業或參加就業准備活動。

不過政府政策能否奏效,仍需繼續觀察。 「中國褐皮書」(China Beige Book)的執行董事謝扎德‧卡齊(Shehzad Qazi)表示:「在未來幾年裡,中國年輕人失業問題可能只會變得越來越嚴重。」《亞洲勞工評論》研究員和執行編輯Kevin Lin也告訴DW:「對於中國的年輕人來說,現在可能是過去20年中,重新就業或找第一份工作最困難的時期。」

(綜合報導)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