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專欄/李亦伸】2020台灣籃球:孬

【運動專欄/李亦伸】2020台灣籃球:孬

SBL超籃五隊+ABL兩隊九月在台北和平籃球館打「共好杯」籃賽,任何關心台灣籃球發展的人都很期待,這是台灣籃球未來改革、另組新聯盟,甚至是職業化好的開始。

「共好杯」除了可以逐漸整合國內七支球隊,也能從體育署拿到預算,對主辦的中華籃協、行銷公司、七隊都是利多,新冠疫情期間能有一個高強度杯賽可以打,對球隊、球員、市場、球迷都是很正面的事。

瓊斯杯不能打,經費挪到「共好杯」消化,這不是什麼大智慧,但從商業、球隊、利害權衡去看,「共好杯」在台灣籃球最困難當下有不平凡意義。不管是從個人、籃球還是媒體角度,期待台灣籃球能開創新局,重新整合,從職籃出發。

但回到共好杯主事的中華籃協和SBL五隊身上,那種無作為、不改革、零進化的「孬」,始終揮之不去。為什麼?

1、夢想家和富邦在ABL東南亞職籃聯盟營造一流行銷和完美形象,創造聲勢和主場,兩支球隊砸錢、投資、做大市場,對比之下,SBL超籃就像路邊攤,未來發展和產業只會愈來愈困難。

2、富邦、夢想家投資、營銷、創造形勢非常成功,但這兩支球隊獨立在籃協和SBL體制之外,他們在台灣可以不受任何約束,自由簽約球員和新人。過去兩年UBA最好的五名新人林冠均、王柏智、林俊吉、周桂羽、曾祥鈞都被兩隊簽走,SBL和籃協現有規範,毫無約束力。

3、一線新人優先被富邦和夢想高薪簽走就算了,畢竟人家肯投資砸大錢,這是自由市場法則,但 sbl還要被酸為二流聯盟,甚至更糟業餘形象,市場更慘更跌。招商、電視轉播更加困難。以往至少一年2000萬以上電視轉播金已經歸0。

4、在市場上,富邦、夢想家獨立於中華籃協管轄之外,不受約束,SBL機制、選秀只能約束五隊,五隊企業每年要投資超過兩億元培養球隊和球員,總投資和長年回饋社會心血付出不在富邦、夢想家之下。但企業聲勢、球隊形象、營銷氛圍都被富邦、夢想家搶盡。

籃協必須有所作為,SBL五隊必須要爭氣、突破、改變,未來才有競爭力,不能一路只有挨打。

5、富邦和夢想家一旦ABL今年不能復賽,甚至解體,兩隊就失去舞台,未來一年會很頭大,一旦兩隊被迫只能採取主場對抗賽模式,各打10個主場,他們的聲勢、魅力、社群感染力肯定也會壓過SBL。SBL這套營銷模式,已經很難打動球迷和市場,相較之下,只會自曝其短。

6、中華籃協基於「利害」關係,邀富邦、夢想家打「共好杯」,這完全是生意,主要是商業考量。但真正在投資、回饋的SBL五支球隊企業,每年要砸兩億以上預算,你們怎麼會不生氣,不思突破,沒有振作,還要跟過去兩年打你幾巴掌的球隊一起「共好」,共創市場和未來。

SBL五隊情操很偉大,但實在有點「孬」。

沒有人希望看到台灣籃球資源分裂,但SBL和中華籃協這樣的「無為」,不是突破、加碼、跟上、超越,只想圖個方便和眼前,最終只會讓更多球迷看衰、看壞、看不見。最終損失最大的還是SBL五隊。

「共好杯」如果能扭轉契機,提升台灣籃球產業和價值,迎來新局,那是最完美結果。

如果「共好杯」真的是短期生意,只是行銷公司和中華籃協商業合作,SBL五隊可能就是葬送自己的未來和競爭力。

希望SBL五隊能爭氣一點,真正搞清楚市場主要對手、情勢和價值,致力扭轉台灣籃球產業、形象,創造願景,強硬起來。更期待富邦、夢想家能順利回到他們的舞台ABL,努力去東南亞開發商機,每個企業都在燒錢付出熱血,他們值得更好回報。

台灣籃球最壞時代,各人造業各人擔,希望大家都能好運,不要「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