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真人物】讓古典樂活起來!大提琴家張正傑

2018年7月19日,大提琴家張正傑在臉書上貼出他在奧地利騎自行車跌倒,左手骨折的消息,頓時,來自台灣各地的樂迷,如雪片般在臉書上的留言祈禱祝福,那一陣子,不少人隨著張正傑手術後復原的情況,心情起伏不安,張正傑說「網友們的支持力量,陪我度過那段坎坷不安的日子」。

受傷之後,復健成了他生活的重心之一;西醫骨科、復健科、中醫針灸、民間療法,只有任何有助於手指靈活的方法,張正傑都不辭千里,努力嘗試,張正傑的太太、鋼琴家謝婉玲說,其實她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她相信,就算張正傑無法繼續拉琴,一定也能在其它領域繼續發光。

在舞台上拉琴是張正傑一生的最愛。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但在舞台上拉琴,畢竟是張正傑一生的最愛,張正傑說「從小學習大提琴後,因為連續三年奪得全國第一,被視為天才兒童,國中畢業就隻身飛往奧地利習琴」;但出國之後發現,自己並非天才兒童,因為語言不通,他終日都躲在琴房裡練習,也因為經濟結掘,他幾乎三餐都吃自己料理的洋蔥炒紅蘿蔔加碎肉配飯,一路走來,拼命練琴、放假到樂團拉琴打工,便是他的留學寫照。

雖然拉琴的英文是「PLAY」,但張正傑從小到大,從未真正感受到是在「Play」cello(小提琴),直到回到台灣,才真正懂得享受音樂。

練琴當作復健 張正傑每日仍舊保持練琴習慣。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這回受傷後,張正傑表示更能體會「能練琴是種奢侈」。張正傑形容,雖然忍痛地把練琴當成復健「但練3、4小時就很勉強,每個小時還得休息,從前一天練琴十個小時的日常,在受傷後感覺是種奢侈」,也讓他更擅用時間、有效率地練琴。

接受公視台語節目《頂真人物》專訪,張正傑表示,30年前,他放棄了奧地利正式教職工作回到台灣,遇到了兩件事「將演奏時穿的燕尾服送洗,洗衣店老闆直覺問他,你是變魔術的嗎?」,還有另一件事「當音樂會閉著雙眼投入演奏,沒想到一睜開眼,睡著的聽眾比醒著的還要多」。

張正傑當下深受打擊,也決定應該要改變,所以他拿起麥克風介紹曲子,也跟聽眾互動。當他自己試著改變,讓音樂會不再呆板制式,觀眾的感受與反饋不同,張正傑也開始真正享受古典音樂帶給他的感動。

過去30年來,張正傑為古典音樂界帶來的創新,突破窠臼的新思維與作法,不勝枚舉。傳統音樂會限制110公分以上孩童才能入場,他就專為110公分以下的孩童舉辦音樂會,他也將布袋戲、京戲、歌仔戲結合西洋古典音樂,舉辦有如義大利麵和牛肉麵PK的音樂會,讓古典樂不再令人感覺難以親近。他還讓古典音樂走出音樂廳的殿堂,舉辦太魯閣峽谷音樂會、武陵農場音樂會、更在金門翟山坑道內舉行音樂會,讓音樂與自然和大眾更親近。

大提琴家張正傑以創意點子、活力十足聞名,但他愛家也相當出名,為了女兒的教育,舉家搬到宜蘭,張正傑儘管每天行程滿檔,但再忙也會抽空回家為女兒、老婆做飯,對他來說「女兒學不學樂器、成績好不好,都比不上全家一起吃飯、聊天來的重要」。

提琴家張正傑每天最大樂事是回家幫家人準備暖心的晚餐。圖/公視《頂真人物》提供

張正傑為台灣的古典樂界帶來了許多改變,讓更多大人、小孩,不害怕踏進音樂廳,也讓聽音樂會成為一件有趣快樂的事,現在張正傑更要呼籲,所有的爸爸應該跟他一樣,一起動起來,他說「好爸爸不只是回家陪你吃飯,最好的爸爸應該回家煮飯給孩子吃!」。

深度人物專訪節目:公視《頂真人物》

播出時間:2019年3月31日週日 下午 5:30

受訪者:為古典音樂播種的音樂家張正傑

影音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