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雜記】我的卡拉OK時代 (1)

香港一間卡拉OK店的包廂。(圖:維基百科)
香港一間卡拉OK店的包廂。(圖:維基百科)


卡拉OK(台灣稱KTV,香港簡稱唱K)應該是每個香港人耳熟能詳的娛樂活動,小時候有一部香港電視劇叫卡拉屋企就是從卡拉OK的諧音而來,內容跟唱歌無關,但劇名很容易記著。印象中我第一次接觸卡拉OK是在高中的時候,小時候我沒什麼表演的天份,但國小曾被迫參加合唱團一段時間,所以還有些分辨音準的能力。我對唱歌是沒什麼興趣的,但很喜歡聽歌,小學時很流行MP3,我嚷了爸媽很久才買到一個。那時候我不會在電腦下載歌,只能聽我爸媽已經下載的歌,例如林憶蓮、鄭秀文、Beyond、林子祥、陳百強等,這些歌手的歌對我來講都是耳熟能詳。後來隨著網絡發達,很多討論區都可以下載新時代 ( 當時 ) 的歌手的歌,我也開始會留意電視台的新歌推介和流行歌曲排行榜來找歌下載,例如陳奕迅、謝霆鋒、古巨基、鄭中基、Twins、鄧麗欣等,漸漸地我的歌單就越來越多歌。除了用MP3,那時候也開始有電腦的播放器,因為小時候我很喜歡打電動,便可以一邊打電動一邊放歌聽雙重享受,有時候爸媽不在家,我也會跟著音樂一起唱。

到高中後期,同學們開始流行揪團去唱K,初時我都不太想去,因為我對於唱歌有種執著,就是唱得不好聽就索性不要唱,我自問唱得不好,所以也不想去獻醜。但朋友們一直說服我,說那個女生會去阿,有自助餐吃有酒喝不唱也OK之類,我就被說服去了。印象中第一次進到卡拉OK場地覺得好像迷宮,那邊有三層樓高,大堂有條迴轉的樓梯上樓,中間還有個大水晶吊燈,氣派十足,我還在擔心會不會很貴,結果發現學生有優惠,大概是原價的三分之一,立馬放下心頭大石。登記手續做好後,前台人員帶我們進去房間,沿路都是五光十色的雷射燈,夾雜著不同的咆哮與狂歡聲,心裡又暗暗擔心著這裡是不是什麼不良場所,一會有幫派打鬥我要往哪邊逃之類的。走到走廊的盡頭,原來是一家派對用的大房間,那邊可以容納30人左右,螢幕也有3個,非常誇張,跟我想像中的卡拉OK也不太一樣。

進到房間後,有幾個很想唱歌的人就立馬衝上圍著點歌機,一點就三五十首,剩下的十多人就在沙發另一端開始玩喝酒遊戲。當時有同學帶了夠18歲的朋友來,可以代我們點酒,然後給大家一齊喝。在香港多數人去K房要玩喝酒遊戲都會點Johnnie Walker的Black Label再配綠茶,因為那是最便宜又有微醺效果的組合,長大後有工作想喝好一點就會點Blue Label,喝的不是酒是回憶。K房裡通常會出現兩個平行時間,一邊很熱烈的唱歌,一邊很熱烈的玩喝酒遊戲,我當時被捉到遊戲區,起初專心玩遊戲時也沒有留意唱歌的人,突然發現原來當時唱歌的聲音跟外面聽到的咆哮聲是一樣的,就是說原來大家來卡拉OK不是唱歌,只是要大叫發泄一下,音準、音色這些技巧都不需要,只需要滿滿的感情就可以撐起場面。玩到一半有一些喝到微醉的人跟唱歌的人交換位子,微醉的人唱起歌就更瘋狂,有的邊在梳化上跳唱,有的抓起其他人一齊唱,場面一時混亂。我那天沒有輸很多,所以有幸清醒的目擊這一切,那天我才知道卡拉OK不是只是唱歌的地方,也是讓人暫時忘卻一切大吵大鬧的空間,於是我也安心的唱了幾首。(續)

作者》今晚打老虎  曾是香港上班族,目前來台重返校園讀書,對美食情有獨鍾,希望用文字記錄香港。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一日三餐」反映現行黃色經濟圈模式的困境
中國父母真焦慮!政府不管 危機四伏
關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