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航賺小帳 額外付費名堂多

中國時報【尹德瀚╱綜合報導】 許多選擇春節假期出外旅遊,如今標榜低票價的平價航空公司越來越多,但他們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陽春,以往搭飛機,理所當然可以享受機上提供的餐點、點心和各種飲料,還可以看電影,聽音樂,如今這些服務很多都需要旅客另外掏腰包,而且額外收費的項目不斷增加,未來可能連你跟空服員要杯水喝,都要跟你收錢。 拜油價高漲和其他因素之賜,航空運輸已經變成經營艱困的行業。平價航空公司將票價壓低吸引顧客,但還能維持平均約六%的利潤,主要就是靠各種附加費,而且花樣翻新,包括改變訂位或是以信用卡付帳,都要多花錢。 且莫以為這只是蠅頭小利,數據指出,一百七十六家航空公司在二○一二年收取附加費的總額達三百六十億美元,比去年成長一一.三%;以行李附加費為例,單是在二○一二年上半年就收了十八億美元。 在多收行李費上頭打主意似乎已成趨勢,特別是在平價航空眾多的美國;飛美國國內線的「精神航空」首開先例,率先對手提行李收費,如果在櫃台辦理手提行李手續,一件收費五十美元,如果到了登機門才告知航空公司,一件收費一百美元。 其他收費新名目包括「行政費」、「網路辦理手續費」,最離譜的是所謂的「登機證重發手續費」,這個項目本來鮮為人知,但最近歐洲有一家五口在機場丟了登機證,辦理重發花了三百歐元,因此在網路上成了新聞。 附加費用如此好賺,簡直就像一塊大肥肉,連傳統大航空公司看了都垂涎。英國航空已經率先跟進,要求在辦理登機手續前事先選位的旅客額外付費;法國航空和荷蘭航空不甘落後,也向要求較大座位空間或較佳餐點的經濟艙旅客多收費用。 專家說,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未來航空客機可能不再有頭等艙、商務艙和經濟艙之別,整架飛機就是一個開放空間,所有旅客都照其個別要求安排座位。對於只計較價格和效益的旅客而言,這應該是件好事,因為他們要求的就是從甲地平安到達乙地,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