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老品牌拚創新!恆隆行創實虛雙平台Hengstyle 搶小家電市占

恆隆行董事長陳政鴻。(圖:恆隆行提供)
恆隆行董事長陳政鴻。(圖:恆隆行提供)


恆隆行董事長陳政鴻。(圖:恆隆行提供)

現代人生活中最不可欠缺的即是電器產品,小至電動牙刷、電鬍刀、咖啡機、血壓計,大至吸塵器、空氣清淨機,再加上出外多半需要攜帶的數位相機、腳架和電池等,相關歐美和日系品牌商品幾乎已是你我中生活的必需品,諸如Panasonic電池及應用商品、DYSON英國品牌吸塵器和OMRON血壓計、體脂計等健康商品,多達近10個你我熟知的品牌,皆由在台已超過50年歷史的小家電專業代理商「恆隆行」引進,在國內家電代理市場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悄悄地走進你我的生活。

走過近一甲子 恆隆行創新設置實體、虛擬雙平台Hengstyle

恆隆行董事長陳政鴻表示,為提供消費者兼具便利與質感的購物平台,2年前創新設立Hengstyle線上購物網站,將代理的13個品牌聯合透過網路擴大銷售,提供多元化的生活家電、個人化商品予重視時尚品味的消費者選擇;去(2012)年起,Hengstyle也整合納入百貨專櫃,即在百貨櫃點以Heng style之名同步販售代理的多款品牌,不僅將實體和虛擬通路整合,更著眼於和消費者面對面零距離服務的銷售平台,預計至今年底全台百貨將達56個專櫃,做為消費者諮詢的全方位管道。

恆隆行創立於1960年代,最初代理品牌較為固定,主要是日系品牌如日本松下National、日本RICOH、日本Panasonic相機等,在2000年左右開始導入歐系品牌。對於品牌代理,陳政鴻說,代理策略難在評估廠商良窳、市場接受度等,大品牌通常市場接受度高,但多半已在台設有分公司,比較難拿到代理權,而小品牌雖爭取代理權不難,發展潛力相對小,要能夠深入評估並押對寶,這是做為代理商必須面對的難題之一。

品牌行銷實力強大,無懼高單價銷售!DYSON年銷量從近3000台暴增至7萬台

不過,恆隆行走過逾50年歷史,推廣品牌的行銷實力和廣泛的通路佈建皆具高度競爭優勢,舉例而言,其所代理引進的英國知名吸塵器品牌DYSON儘管單價偏高,銷售數量卻是逐年倍增,從2006年打入台灣市場至今,已是無人不知曉的高價值電器商品。

陳政鴻坦言,DYSON代理之初對於要打入台灣高端家電市場「並沒有很大的把握」,尤其單價比起一般吸塵器貴1倍以上,台灣消費者也不如歐美愛用地毯感覺需求不大,英國總部未對台灣市場有太高的預期,出乎意料的是,開賣第一年銷售多達2900台,超越原業績目標逾1倍之多。

他直言,賣得好的原因是「行銷訴求故事、非訴求商品」,讓消費者對商品產生印象,尤其價位偏高,很明顯與一般商品區隔,反而創造話題,消費者快速口耳相傳,甚至有一段時間是買回家當「家用精品」,在中高端市場中順利立下好口碑,在群聚效果的乘數帶動下,市場對DYSON的評價日益提升也就不足為奇了。

恆隆行統計,DYSON在台從第一年銷售2900台,到今年年銷量預估將達7萬台,幾乎是以等比級數的幅度飆速成長,陳政鴻表示,DYSON最初進軍台灣瞄準高端市場的訴求已經轉變,目前強調針對全客層銷售,特別是單身貴族或小家庭最適用的手持吸塵器。

除了DYSON,恆隆行代理的商品還有Panasonic電池及應用商品、SodaStream氣泡水機、Oral-B電動牙刷、TWINBIRD檯燈、吸塵器、生活小家電、Honeywell空氣清淨機和BRAUN電鬍刀等。

綿密通路策略+成功經驗值 好品牌自動找上門談合作

陳政鴻說,恆隆行在通路佈建完整,包括百貨專櫃、量販、電子連鎖專賣通路以及網購商場等等,而人員素質、行銷能力佳,再加上代理品牌上成功的表現,順利吸引更多國外品牌主動洽談合作,強調「代理商若具備通路、人才和成功的經驗,品牌就會主動找上門」。

恆隆行計畫,看準未來宅經濟的趨勢,將更著墨在網購通路佈局,將餅作大,陳政鴻指出,百貨通路目前占總營收約20%,而就各品牌觀察,DYOSN和Panasonic電池占總營收比重最大皆高達30%。

除了現有品牌,恆隆行已引進德國百靈BRAUN、丹麥e-bodum也將於下月底引進,今年共引進5個新品牌,在新品導入和既有品牌的持續成長下,前10月整體業積約成長30%,全年可望成長超過30%,儘管景氣低迷確實稍微衝擊買氣,但陳政鴻認為,台灣具高消費能力的人相當可觀,明年引進的新品也正積極規畫中。

暫不再引進日用品 回歸專業小家電品牌代理

談起過去,陳政鴻坦言代理品牌不是沒有失敗過,除了品牌知名度、產品特殊性的問題,也要考量產品潛力是否足夠、市場大小、是否符合台灣消費者需求等,且代理必須投資、做市場調查、投入人力等經過通盤考量,「做一個代理商最重要的是在不同的通路上精耕、並隨時掌握消費者習慣改變而亦步亦趨做調整」;而曾經失敗的經驗也將做為未來引進新品的參考,未來暫不再考慮代理日用品,先回歸專長代理小家電上。

另外,對於發展自有品牌,他說確實曾經發展過自有品牌與既有通路需求配合,但因台灣市場小不夠支撐新品牌、且本身著重高端商品,最後結果並不如預期,因此,未來仍會專注品牌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