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夯 以社會資源解決社會問題
近五年來,「社會企業」竄紅,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表示,其實早期就有「社會企業」,多半以「合作社方式」營運,協助農民或民眾解決大小事,未來希望拉拔更多社會企業,解決社會問題。(馮建棨報導)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表示,目前正夯的「社會企業」,其實多年前就有類似的概念存在,只是沒有以「企業經營」的模式來營運。中小企業處專委蔡宜兼表示,過去台灣存在的「合作社」就是實例,協助農民買賣農產品,在將獲利回饋給農民,以「社會資源來解決社會問題」。
蔡宜兼說:『社會企業就是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求他的永續,我用商業手段就是可以獲利的模式,來解決社會問題』
蔡宜兼指出,老年化的趨勢越來越嚴重,未來有許多照護上的問題需要解決,而有些基金會現在已經開始嘗試協助長輩晚年的安養問題,將另外成立「社會企業」來經營,並以基金會的方式協助營運,才能以穩定的方式、永續經營。
蔡宜兼指出,目前全台「社會企業」約有一千家,不過實際應該遠超過這數量,而面對「社企越多、代表社會問題也越多」,蔡宜兼認為,社會問題一直存在,但現在有更多的年輕人、有想法的人願意投身,以社會的資源來處理過去無法解決的問題,只要問題能解決,且願意出手的人越多,這樣對社會來說,有正向的幫助。
(圖:經濟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