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專欄/小記】職棒業餘的紛爭只是暫停

6搶1奧運資格賽中華隊組訓賽之爭告一段落,中職如願取得主導權,看似平和落幕,但職棒業餘長期以來的紛爭,不見得就此落幕。

中職在23日發出聲明稿,內容洋洋灑灑,重點其實只有一個,就是「資格賽事之主辦、參賽及2020年東京奧運賽事參賽所衍生之費用及收入,皆依雙方協議負擔及分配」。

「收入、分配」,才是中職、棒協爭執不下的關鍵,一旦這個條件談妥,什麼問題都不會是問題,而這種事,只有國際賽在台灣舉辦時才會發生。

台灣人喜歡在自己的主場看比賽,足球是這樣,網球、體操等運動也是一樣,遑論棒球,只要有人潮,就有錢潮,爭搶國際賽在台灣的主辦權,絕大原因就是收入。

尤其像12強賽、奧運資格賽這種眾所矚目的比賽在台灣打,廣告、轉播、票房、商品等收入都很可觀;如果沒有商業考量,中職不會自攬重責。

中華隊球衣也是收入之一,肩上的一小塊廣告價值非凡,所以也在協商內容中,中職所謂的「最高等級賽事的國家隊球衣,能與其他層級的賽事球衣有所區隔」,只是冠冕堂皇的包裝。

如果最高等級賽事的國家隊球衣,和其他比賽有區隔,就能打出好成績,大家都會舉雙手贊成;但日本、美國、韓國沒這麼想,從少棒到職棒明星隊,都有統一識別的球衣,沒有特別不同。

職棒、業餘協商結束,但雙方不見得皆大歡喜,棒協只是趕鴨子上架,不得不的選擇,往後這份協議不一定繼續算數,甚至消極地不爭辦國際賽都有可能。

中職發的聲明中,球迷最關心的是「雙方凝聚共識以組成最強國家隊為目標」,這應該才是大家希望看到職業、業餘攜手合作的原因,至於誰能賺錢,其實沒那麼重要。

但只要扯到錢、跟利益分配有關,依舊是職棒、業餘難以打開的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