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觀戰札記:新技術改變足球比賽 你喜歡嗎?

改變,往往帶來正反兩面評價,足球場上尤其如此。近年不斷有新技術被引進國家隊最大舞台世界盃,例如2014年用來判定是否進球的門線技術,2018年VAR(影像助理裁判)輔助現場裁判針對進球、十二碼、直接紅牌、誤認球員等方面進行驗證,今年則是SAOT(半自動越位識別技術)來輔助場邊裁判、VAR團隊更快速準確判定越位。

這些無可避免都改變比賽。其實有更古老的場外例子。1970年世界盃足球賽首度全球電視轉播,帶動這項大賽熱潮,而最經典黑白拚塊組成的足球樣式,其實也是為了當時仍較主流的黑白電視服務,因為黑白球比起以往棕色或白色球,更容易讓電視觀眾看清楚球,也是該屆起,adidas固定成為世界盃用球供應商。

門線技術發展有年,但堅持傳統的國際足球總會始終將之拒於門外,直到2010年南非世界盃發生數起誤判,特別是損及足球祖國英格蘭利益,才使負責討論和決定修改足球規則的最高單位IFAB(國際足球總會理事會)決定將之引進世界盃,因為該單位8名代表有半數來自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由於誤差極少又能在1秒內快速確認是否進球,門線技術多半獲得正面評價,也沒有改變比賽節奏,但VAR、SAOT則引起不少爭議。正面來說,這些技術確實確保比賽更公平和正確,但反對者認為、也可能的確是事實,就是VAR讓足球比賽節奏變得更加零碎。

VAR出現後,以往歡慶進球的時刻,變成球員可能會先停下動作等待,或是慶祝到一半中斷,確認後再繼續慶祝,不管場上球員、場邊休息區、看台上觀眾情緒都隨之起伏。

裁判在會有VAR介入下很少第一時間吹判,而是確定已無進攻機會或進球後才才吹可能是好幾球之前的犯規或越位,這也造成不少球員適應不良或與裁判爭論,反而讓比賽流暢初衷收到反效果,而因等待VAR結果或是哨聲前已經完成的play,副作用就是長度越來越驚人的補時和浪費時間,這也讓球員體能和專注度保持時間的要求提高。

SAOT有助於更細緻的越位判定,但本屆啟用的這項技術已經有數次是幾乎差之毫釐的越位,而實際繪圖效果呈現耗時也超出預計,反而讓許多觀眾更添疑惑,同樣有上述VAR反效果和副作用。

能適應新技術所帶來改變的球隊可以收到回報。今(2)日凌晨日本對西班牙攻進的致勝球就是例子,VAR判讀輔以高解析度影像,證實以球體後方邊緣為基準的柱狀空間下方確實切到底線最外緣,在幾個肉眼看來都是出界的角度能確認,沒有當今的技術水準也做不到,而沒有自己充當裁判、堅持追到最後把球勾回的三笘薰的努力得到了助攻作為獎勵。

妳/你喜歡新科技帶給足球的改變嗎?

更多TSNA精彩報導
奧運棒球銀牌30周年/江泰權風光加盟統一獅 涉入黑鷹事件遠赴天津發展
梅西大戰萊萬、將成世足出賽第4多球員 阿根廷、波蘭搶晉級門票
富邦接觸新教練!林華韋:打擊可能找外籍 有討論陳金鋒最後仍當二軍教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