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世界高壇分裂,但「餅」愈做愈大!

Rory McIlroy。(Photo by Luke Walker/Getty Images)
Rory McIlroy。(Photo by Luke Walker/Getty Images) (Luke Walker via Getty Images)

隨著世界排名廢除行之多年的積分保障制度,僅僅保留五大賽的頂尖地位,這也提前預告美巡賽在世界高爾夫版圖上的獨尊局面,從此各大巡迴賽恐淪為環繞美巡賽的衛星賽角色。

自從世界排名在1986年四月首度運作以來,官方不斷調整計分模式,以便準確呈現所有選手實力,像早期採取三年計算週期和總分制,後來改為兩年期的平均積分制,共歷經十七次的修正和變動,才逐漸形成今天大家熟悉的系統。

基本上,單場比賽分數由世界排名前二百名選手決定,加上當地巡迴賽排名前三十強的出席率,兩者得出陣容強度的總級分,不過除了各個巡迴賽旗艦大賽之外,美、世兩大巡迴賽都有保障二十四分的規定,日本和澳洲十六分,再來是光輝、亞洲和南非的十四分,歐洲挑戰十二分,韓國九分,其餘介於三至六分之間,兩邊共站則除以二。

按照舊制,只要在自己所屬巡迴賽展現主宰力,就能夠挺進世界排名五十大,進而獲邀參加更多美巡賽,包括四大賽,其中最成功的例子莫過於2013年勇奪四座日巡賽冠軍的日本名將松山英樹(Hideki Matsuyama),而我國選手林文堂也曾經靠著亞巡賽的優異表現,以年終世界五十強挺進2009年的奧古斯塔名人賽。

然而,從今年八月開始,強調陣容深度的新系統納入所有選手計分,導致美、光巡賽以外的賽事嚴重縮水,特別是小編制行程,像DP World Tour Championship(世界巡迴錦標賽)集結當今球王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在內的四位十一大高手,但Jon Rahm(霍恩‧拉姆)過去兩度封王分別獲得五十二和五十分,今年只剩21.82291分,甚至不如同期間The RSM Classic(海島菁英賽)的37.05175分。

新科日巡賽獎金王比嘉一貴(Kazuki Higa)也吃了不少悶虧,期間贏得兩座冠軍,外加Japan Open Golf Championship(日本公開賽)第二,相比去年少賺超過三十分(日本公開賽原本保障三十二分),否則世界排名早就挺進五十大高手行列,而非目前的六十八名,錯失提前預約明年名人賽的機會。

其他巡迴賽受到的衝擊更大!如果和世巡賽共站,冠軍還能獲得十分以上的水準,反之滑落至五、六分,而只有少數人參加的Golf Nippon Series JT Cup(日巡年終大賽)更加慘烈,完成衛冕大業的谷原秀人(Hideto Tanihara)僅有4.84235分,更別提那些層級低的小巡迴賽,例如剛剛贏得台豐ADT公開賽的洪健堯竟拿不到0.22分。

在這樣的制度下,美、世巡賽以外的選手,即使一年狂贏六、七勝,再也無法像松山英樹當年那樣躍居五十大高手,不過拜PIF(沙烏地公共投資基金)支持成立的利夫聯盟所賜,這些巡迴賽的地位跟著水漲船高,卻也加速美巡賽成為職業世界高壇中心的步伐。

為了抵抗利夫源源不絕的銀彈攻勢,美巡賽大幅加碼賽事獎金規模,並擴大與世巡賽的策略聯盟關係,明年一口氣提供十張門票給尚未取得資格的世巡賽會員(扣掉那些已經有資格者),再透過其他巡迴賽直升世巡賽的方式,搭配世界排名的有利制度,已然形成一個以美巡賽為中心的新生態。

簡單來說,男子世界高壇徹底分裂了,美、世巡賽的積極拉攏其他巡迴賽,今年季末陸續加入日本、韓國和印度三個新同盟成員,後者在世界排名的冠軍積分不到0.5分,加上既有的南非和澳洲,這些巡迴賽的頂尖高手均名列世巡賽先發地位,等於於正式加入美巡賽的衛星賽系統。

至於原本和世巡賽關係良好的亞巡賽,固然失去六席和多張遞補資格,但選邊站後獲得利夫的強大金援,今年行程表多了五百萬美元的PIF Saudi International powered by SoftBank Investment Advisers(沙烏地國際賽)和七場一百五十萬美元起跳的International Series(國際系列賽),許多人也享受到首屆利夫聯賽的甜美果實,年度國際系列賽獎金王更能豁免明年所有聯賽的出場權。

美巡賽和利夫聯賽的戰爭持續進行中,誰勝誰負還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職業高爾夫巡迴賽的餅愈做愈大了!從亞巡賽旗下發展賽或中東巡迴賽出發的職業新鮮人,最快兩年晉身利夫聯賽的高獎金舞台,而即使身處在單站獎金不到五萬美元的印巡賽,同樣只要花兩年的時間,便能夠漂洋過海爭奪聯邦快遞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