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詩意畫》之「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作者:洪文明,浙江。
作者:洪文明,浙江。

▲作者:洪文明,浙江。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出自唐代將領、詩人高駢所作的七言絕句《山亭夏日》。形象地描繪了微風吹拂下水面波光閃爍的景象,給人以清新、靜謐的感覺。描述薔薇花盛開使整首詩散發出夏日特有的生氣。通過視覺和嗅覺的雙重感官刺激,使讀者仿佛置身於花香彌漫的院落中。呈現出一幅寧靜、引人入勝的畫面。

詩作背景

此詩寫山亭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描繪了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全詩以寫景見長,筆法多變。詩人捕捉了微風吹皺池水和薔薇花香這些不易覺察的細節,傳神地描繪了夏日山亭的悠閒與寧靜,表達了作者對夏日鄉村風景的熱愛和讚美之情。

高駢(八二一至八八七年),唐朝後期名將、詩人。字千里,幽州(今北京)人。世代為禁軍將領。唐懿宗時,歷官荊南節度觀察使等職。唐僖宗時任淮南節度使、江淮鹽鐵轉運使、諸道行營都統等職,鎮壓過黃巢起義軍。後擁兵揚州,割據一方,終為部將畢師鐸所殺。《全唐詩》存其詩一卷,收錄其詩作四十九首。(新、舊《唐書》本傳、《唐才子傳》卷九)

詩詞原文

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逐句釋義

綠樹蔥郁,樹陰濃密,夏日漫長,樓臺的倒影映在池塘水面。微風吹皺池水泛起波紋,水面如水精簾一般,滿架的薔薇散發出的香氣彌漫著整個庭院。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寫景詩,描繪了山亭夏日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夏日清新美景的讚美及悠閒自在的閒適情趣。

此詩寫夏日風光,用近似繪畫的手法:綠樹陰濃,樓臺倒影,池塘水波,滿架薔薇,構成了一幅色彩鮮麗、情調清和的圖畫。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當人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閒自在的詩人。

前兩句「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描繪的夏日圖景是:綠樹蔥郁,樹陰濃密,夏日漫長,樓臺倒映在池塘水面。「陰濃」二字,不僅寫出樹木繁茂,而且烈日炎炎。日烈,「樹陰」才能「濃」。《紅樓夢》里描寫大觀園夏日中午景象,謂「烈日當空,樹陰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長」是和「綠樹陰濃」含蓄地聯在一起的,並非泛泛之筆。一個「入」字,化靜為動,寫出了池水清澈,映著樓臺的倒影,十分生動。

後兩句「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意思是:微風吹動池水泛起波紋,水面如水精簾一般,滿架的薔薇散發出的香氣彌漫著整個庭院。「水精簾動微風起」是詩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有兩層意思:其一,微風吹來,池塘水光瀲灩,碧波粼粼,水面猶如一掛水晶做成的簾子。其二,觀賞景緻時先看見的是池水波動,然後才感覺到「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又為這美妙的景緻增添了鮮豔的色彩,薔薇花散發出的香氣彌漫著整個庭院,洋溢著夏日特有的生氣。

此詩所描寫的這一切都是由詩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繪下來的。山亭和詩人雖然沒有在詩中出現,然而當讀者在欣賞這首詩時,卻仿佛看到了那個山亭和那位悠閒自在的詩人。

名家點評

謝枋得《註解選唐詩》:此詩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極其妙麗,如圖畫然。想山亭人物,無一點塵埃也。「水精簾」乃微風吹池水,其波紋如水精簾也。

詩歌常識

七言絕句,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絕」,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全詩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韻、粘對等方面有嚴格的格律要求。詩體起源於南朝樂府歌行或北朝樂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晉的民謠,定型、成熟于唐代。代表作品有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二首》、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