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人比數據重要 射比理論重要

 (Photo by Shaun Botterill/Getty Images)
(Photo by Shaun Botterill/Getty Images)

時代一日千里,科技日新月異,今日的英超球員已可比賽後不久,隨時隨地重溫個人或球隊片段。舉例說,曼城上賽季以2:1險勝利物浦,John Stones在白界線前解圍,皮球只欠11毫米便成有效進球。比賽結束,球員洗澡、換衣服、坐上座駕,只要應用程式,便可瘋狂翻看這一幕,快到難以置信。

魔鬼和天使都會藏在細節中。球員可尋找個人影片,看看總教練的評價,甚至把個人數據與其他球員比較。英超與美國科創公司結成合作夥伴,所有球隊都可使用應用程式Hudl,除了看到電視觀眾的畫面之外,每場還有額外加設的5個鏡頭,無死角捕捉精采每一刻。

Hudl提供90個不同能力值讓用家自行篩選,除了基本數據如觸球、傳送、射門之外,還有「深度數據」如高位壓迫,並讓教練和分析師在影片留下標記(bookmark),最多可剪輯15分鐘,然後在半場休息時向球員講解。下半場開始前,主帥可隨意選取比賽的一個環節,再找出最佳的角度進行審視,方便向球員解釋戰術,曼城主帥Pep Guardiola在這方面做得非常細緻。

每場比賽結束後,曼城分析團隊要花4小時整理影片,逐一為球員剪輯個人精華,製作多角度鏡頭,一場比賽至少超過2500個標記,艱辛程度好比整理90分鐘的荷里活大電影。「2008年,我開始分析師的工作,當時面前只有一個20吋大的電視機,再之前是用錄影帶,前進、倒帶、前進、倒帶,單是錄製過程已經花上一整天。」曼城一隊分析Aaron Briggs透露。

進入DVD時代,一切都比錄影帶快捷,再也不用浪費時間等倒帶,但錄製功夫依然漫長,「每場作客比賽,我要帶9支DVD,錄製給9位教練看。」現在,曼城分析主管Planchart一聲令下,便可從比賽中截取10分鐘的畫面,並由球門角度出發觀戰,如果教練仍然嫌不到位的話,更可選取近3季不同情景進行比較(例如面對傳中球時的失球),節省時間,效率更高。

大數據有助球隊提升戰鬥力,例如說,Guardiola師父Marcelo Bielsa一直執迷於數據,平均每日花10多個小時研究比賽,然後自製精華和戰術圖,私家圖書館藏有超過2000場比賽影片,包括2002年世界盃的多場大戰。每場聯賽之前,他會花4小時觀看對手的影片,生活只有足球、足球、足球。

然而數據是死,人是生,每支球隊都擁有相同的數據,但不是每支隊都有龐大的部門深入分析,若不經過工作人員消化資料,這些數字如同一堆無意義的符號。曼城上賽季對萊斯特城,剩下20分鐘時,星級攻擊線都無力破門,最終被老將Vincent Kompany離門25碼命中,全取3分。

「如果我們利用數據分析,研究這距離是否讓他射門,我敢說100%不該讓他射門,或者告訴他千萬不要射門。」Aaron Briggs解釋道:「但他當時有感覺,然後射門、得分,這比任何理論都重要,比賽勝負永遠操縱在人的手中,而非數據。」大數據絕對有助提升球隊的得勝率,但我們不是觀看電腦與電腦比賽,也不是玩電腦遊戲。男人們,要射門,不射就永遠不知道會否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