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運》巴黎首度舉辦 超過4000名運動員共襄盛舉
隨著巴黎奧運的完美落幕,巴黎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以下簡稱:帕運)將於8月28日正式拉開帷幕,持續至9月8日。在這個充滿期待的時刻,TSNA將帶大家走進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的歷史背景,並介紹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
今年的巴黎帕運預計迎來全球超過4000名運動員的參與,他們將角逐549個獎牌項目。這不僅是法國首都首次舉辦夏季帕運,且賽事涵蓋22個運動項目,包括個人和團體賽事。巴黎作為世界文化與體育的交匯點,這一盛會將再次讓世界聚焦身障運動員的卓越表現與頑強精神。
*帕運的起源與發展*
帕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段勇氣與恢復的歷史。兩次世界大戰後,全球對於戰後身障者的復健治療日益關注。因戰爭帶來的身體傷害,退伍軍人和平民在復健中發現體能訓練不僅能恢復身體機能,更能透過運動恢復自信。體能康復逐漸演變為競技運動的形式,並成為身障者重新融入社會的重要途徑。
在1948年7月29日,倫敦奧運會開幕之時,德國出生的神經外科醫生Ludwig Guttmann組織了第一次專為輪椅使用者舉辦的運動會,稱為Stoke Mandeville運動會,這被廣泛視為帕運前身,是帕運歷史中的重要里程碑。
1960年,首屆正式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在義大利羅馬舉行,來自23個國家的400名運動員參與了這一歷史性盛會,成為全球矚目的體育盛典的開端。自此,帕運每四年舉行一次,規模和影響力逐漸擴大。1976年,瑞典成功舉辦了首屆冬季帕運會,與夏季帕運會相同,每四年舉行一次。
德國出生的神經外科醫生Ludwig Guttmann。(翻攝Paralympic Games粉專)
*帕運與奧運的聯繫*
自1988年韓國漢城夏季帕運會和1992年法國阿爾貝維爾冬季帕運會起,帕運與奧運開始在相同的城市和場館舉行。這安排源自國際帕拉林匹克委員會(IPC)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達成的協議。此舉措有助提升帕運會的曝光度和觀眾參與度,強調了帕運會與奧運會平等的重要性。通過共享場館和設施,帕運運動員得以與奧運運動員相同的舞臺上展示他們的競技實力與拼搏精神。
*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的動容故事*
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Chinese Taipei Paralympic Committee,簡稱CTPC)的前身是「中華民國殘障體育運動總會」,由連倚南先生於1984年創立。總會自創立以來,致力於推動肢體障礙者、視力障礙者和智能障礙者的體育運動發展,旨在通過體育運動提升身障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
2004年,為了尊重身障者,台灣決定將殘障奧運更名為Paralympic音譯的「帕拉林匹克運動會」 , Paralympic由「para-」與「Olympic」組合而成。「Para-」一詞源自希臘語,意為「並肩」或「並列」,象徵著帕運會與奧運會在精神與意義上的並肩,二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此暖心舉動備受全球讚譽。
2022年,該組織正式更名為「中華帕拉林匹克總會」,並成為經內政部註冊登記的非營利團體,接受教育部體育署的監督指導,繼續為運動員提供支持與資源,使其能夠在國際賽場上爭光。
*帕運的社會影響與意義*
自1960年首屆羅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以來,帕運不僅改變了主辦城市和國家的生活,還對全球身障人士及無障礙需求者的生活產生了深遠影響。通過帕運會,公眾對身障者的尊重和理解逐漸加深,社會也更積極地推動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政策的完善。
帕運的成功舉辦展示了人類在面對困境時的韌性與勇氣,同時也是全球對於平等、尊重與人性光輝的共同禮讚。在巴黎帕運的舞臺上,每一位參賽者都將在為夢想拼搏的過程中書寫屬於自己的榮耀篇章。
1960年首屆羅馬帕拉林匹克運動會。(翻攝Paralympic Games粉專)
更多TSNA精彩報導
樂天桃猿》評馬傑森只是「堪用游擊手」 陳瑞振談「誰會換頂級游擊手」
統一獅》林岳平證實凱力士離隊 獅隊持續物色外援
富邦悍將》證實建仔有致電表達歉意 陳金鋒談羅戈、藍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