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創新電單車馬達設計:你不是在騎車,只是在發電

電動自行車不是什麼新東西,但這款全新設計的電動自行車馬達,卻顛覆了現有的力學概念,你騎的再也不是腳踏車,而是發電機。

再見了鏈條,再見了變速,德國 Schaffler(薛佛勒)集團設計了一款全新概念電動自行車系統,堪稱是翻轉了現有產業的既成觀念。

這款 Free Drive 的概念很簡單,將腳踏車踏板的轉軸,直接改成一組發電機,騎士每次踩踏板就能使發電機轉動而產生電力。這些電力會傳送到電池內儲存,而腳踏車的驅動則是透過電動馬達出力。

簡單來說,這套 Bike-by-Wire 線控腳踏車概念就是讓騎士負責發電,再用這些電力去驅動馬達讓腳踏車前進,從中文字義來說,我們好像不能再稱之為腳踏車,而真的更像自行車了。

後輪馬達也具備動能回收機制,提供另一種替車電池充電的管道。雖然這款馬達因歐盟法規限制,功率只有少少的 250W,但相比大部分電動自行車,這個機組體積更輕巧。

▲ 傳動全部改成線控後,車型可有更多變化。

這款全新設計的驅動概念對消費者來說,可能還看不出直接意義,但對製造商來說卻是重大創新,尤其是沒做過自行車的業者。

當前因為電動化、電商化和電信化趨勢,許多產業紛紛跨出舒適圈挑戰新領域,電子廠造車,車廠拼物流,這款新馬達捨棄了百年以來的自行車設計基礎,鏈條、變速、皮帶完全被電子訊號和電流取代,大幅降低了異業切入的技術門檻。

又因為少了踏板到鏈條到後輪的機制,全部用電線配置,電動自行車完全不需要侷限於現有的車架設計,可以根據載貨、載人或是其他需求來配置,只要拉好電線即可,甚至要做三輪、四輪都有可能。

這樣的設計當然也有缺點,相較傳統鏈條驅動,從踏板發電再推動馬達的方式,整體做功效益比鏈條少 5%。換言之,相比現行電動自行車,Free Drive 可能需要容量多 5% 的電池,又或讓車主承受少 5% 的續航力。

但 Schaffler 認為這樣的犧牲值得,目標是要運用新技術突破現有電動自行車的框架,讓城市短程交通有更多可能性,如此才有機會進一步減少碳排放,也讓更多人接受電動載具。

這款 Free Drive 系統將於 Eurobike 2021 展覽正式亮相,這設計概念或許值得國內廠商參考,打造新交通工具或健身器材,像是用愛發電飛輪班之類,應該會大受歡迎喔。

(圖片來源:Schaff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