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U19亞洲盃會內賽經驗的過來人 涂紹捷看新世代U20是 「個人特點明顯的一代」

進入到五月,為了再次闖進亞洲盃會內賽,U20培訓隊正積極集訓備戰中。五月中剛結束的集訓,正好有一場是U20對戰台電的練習賽,說到台電,其陣中的中場涂紹捷,就是2017年突破U19亞洲盃會外賽,闖進亞洲盃會內賽的成員之一。

涂紹捷(圖彭善豪攝)
涂紹捷(圖彭善豪攝)

2017年的U19代表隊,先是2比0力克寮國,1比2小輸越南,最後2比0擊敗澳門,以較佳淨勝球數取得會內賽門票。當年的主力成員,像是馮少棋、吳彥澍、王義友、秦文彥、黃聖傑、林明偉&林偉傑兄弟檔,都持續有活躍的表現。目前在台電的涂紹捷,則是當年U19代表隊隊長。

個人特點明顯的一代:身體素質、特點、個性派

「雖然之前就有聽過一些選手,我們隊上剛好也有東亞青經驗的育帆跟承揚,但今天是第一次對上。看到的第一個感覺是,身體條件也太好了吧,然後有不少特點明顯的球員。」

首先,涂紹捷提到,目前的U20選手,他們的個人條件與能力都非常明顯,光是180公分以上的選手,就和以前完全不同了。

「過去我們好像是u15開始一路培訓上去,球隊比較強調整體性的戰術統合,對於比賽跟戰術的想法比較統一。現在的話,集訓都比較短吧?加上環境轉變,擁有個人特點的選手越來越多。」

涂紹捷認為,過去足球人口比較少,所以比較常出現長期集訓的狀況,這種做法會讓選手對於戰術與思考上比較統一。但現在人口變多,有特點的選手也變多,其實會比過去更好。

「我們那時候,可能在戰術上、隊形上比較有統一感。但說實話,到國際賽舞台,遇上比較強悍的對手時,擁有個人特點的選手,才有可能為球隊創造更多的贏球機會。來到成人階段,這種選手比較能成為國家隊需要的選手。就結果來看,像是彥澍、少祺這樣有明顯特點的球員,好像比較能成為代表隊的主力吧?當然,我們那時候有我們好的部分,但時代、環境在改變,現在的年輕選手,有更多明顯的特色,這應該是現在的趨勢。」

另外,涂紹捷也提到,母校惠文近年也開始有了轉變,從葉獻中總教練在培育選手的方式,就能看出來,接下來,選手的個人特點,將成為會文培育年輕選手的新重點:

「我覺得,過去惠文比較多戰術配合性高的選手。但近幾年,惠文越來越注重選手個人特點的培育。不管是育帆,還是朝景,都能看出來,惠文已經往注重選手特質與長處的方向前進。未來惠文應該會出現更多特別的選手吧。」

闖入會內賽的關鍵詞:「小組籤」、「熬過去」

涂紹捷(圖彭善豪攝)
涂紹捷(圖彭善豪攝)

對於那年的U19亞洲盃,涂紹捷提到,首先要看小組抽籤,像是2017那年,因爲前一屆的小組賽成績不差,那一屆台灣與越南、寮國、澳門同組,相比之下,晉級的機會就變大許多。所以涂紹捷也提到,不管是怎樣的小組賽,身為代表隊的一員,都必須想辦法全力面對每一場,因為每一次的抽籤,都跟前一屆的成績有關,即使這屆真的無望,至少要留下比較好的出發點給學弟。

另外,在場上的部分,涂紹捷則認為,能到國家隊,代表大家技術都有一定水準,重點在面臨白熱化賽事時,球隊能否熬過那些難關:

「當遇上戰況激烈、膠著時,能夠熬過的人,才有辦法踢進會內賽。像是落後一分的時候,或是平手僵局的時候。說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台灣比較少有這種白熱化賽事的經驗,如何在這種狀況下,撐起壓力繼續往對手球門進攻,是很關鍵的部分。」

回憶那年的U19,涂紹捷認為,球隊多少因為是小組賽主辦國,有了一些地利之勢,像是新竹的風,外國球員需要時間調整,而台灣選手已經很熟悉,加上一起長期集訓所培養出來的球隊氛圍,比較能一起在場上度過那些艱難的時刻。

「就是先做好準備,比賽開始後就專注於眼前的事,15分鐘、再15分鐘,一路拼到裁判哨聲響起那刻。我們那時候,在環境跟人員條件下,可能長期集訓是比較好的方式。現在的選手,他們訓練的強度、接受到的資訊,跟我們那時候完全不同,光是自己跟一些U20成員踢球,就能感受到不同的火花與刺激,我相信他們會踢出很不一樣的足球。」

更多Go Goal勁球網文章

來自選手視角的代表隊景色 一柳夢吾談菲律賓雨戰

亞運女足》前隊友踢進關鍵球 程思瑜:這場就像是WE聯賽的日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