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足球場不足窘況 體育署推出共用型球場
(中央社記者龍柏安台北18日電)因應台灣足球場不足,體育署邀請建築師事務所參考國外球場,設計出籃球、足球共用型球場,下週將召集縣市政府說明,未來若有場地興建或整建,可採用這種全新共用型球場。
4年一度的全球體壇盛事FIFA世界盃足球賽,今年11月在卡達登場,台灣不少球迷反應場地太少,不僅不利足球運動推展,也讓球迷沒有場地可以踢球、比賽。
體育署運動設施組組長許馨文今天在體育署例行記者會表示,目前統計全台的11人、8人與5人制社區型足球場共計有40座,不過一般11人制足球場佔地龐大,且多與田徑場共用,因此才找來專家參考國外設計,希望能在室外籃球場也能踢足球,達到共容、共用的目的。
所謂的共用型球場,是在公園或社區內設置非正式的複合式兩用球場,在硬地可讓足球與籃球場地共用,若在草地可將足球和槌球場共用,讓有限資源得到充分運用。
參與設計的設計師事務所表示,過去踢足球只能在足球場,而台灣的場館設計偏向籃球與排球,因此共用型球場是很大的改變,若未來能在台灣推廣這種全新場地,使用效率會更高。
許馨文強調,體育署月底將召開說明會,屆時會讓縣市政府了解共用型球場的優劣,讓地方政府未來在進行場地規劃時可以列入考慮,並能夠帶動台灣的足球人口成長。(編輯:吳協昌)11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