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球》不只要贏還要贏得漂亮 戴資穎和「四方球」戰士之間的戰爭(下)

羽球》不只要贏還要贏得漂亮 戴資穎和「四方球」戰士之間的戰爭(下)
羽球》不只要贏還要贏得漂亮 戴資穎和「四方球」戰士之間的戰爭(下)(照片來源:中華羽球協會)

戴資穎的羽球很好看。

顯然,在她的比賽中,你不是在等一個結果,而是可以豐饒而滿足的一顆球、一顆球去看。每一次正手平推對角線、後仰收吊、反拍回擊的飛行速度都不一樣,都有自己的節拍,彷彿是一個生命體。

但這樣的技術讓她贏的精采,卻似乎不能給她在大賽打出相對應的統治力。這樣弔詭的情形,其實總會讓人有些遺憾,似乎炫目的技巧在職業運動中總是常被貼上華而不實的標籤。

如今女子羽壇對於克制戴資穎似乎都已經有了一個共識,那就是要「慫」,不要和她拚球,寧願放棄進攻機會,也要盡量防守回中,打出高質量的回球,把戰局拉長後等她自己失誤。這種純拉吊、不突擊的打法,其實就是在打「四方球」。

羽球》不只要贏還要贏得漂亮 戴資穎和「四方球」戰士之間的戰爭(下)
羽球》不只要贏還要贏得漂亮 戴資穎和「四方球」戰士之間的戰爭(下)(照片來源:中華羽球協會)

當年在奧運穩健保守到被國家隊大佬點名批評的世界冠軍陳金,就做出了這樣的總結,「戴資穎還不成熟時容易急躁,就和年輕的安賽龍一樣,只要防住她幾拍,她自己就容易著急把球打出界。雖然現在的她已經成熟,但戰略上依然可借鑑先前的經驗,比如東京奧運會上的陳雨菲,就繳出了滿分的作業,要先防住她的進攻,然後再找機會打反擊。」

以過往的實例來說,陳金的這份比賽策略是一個範本這其實也是所有中國球員在大賽事中會採取的一貫策略——去打「四方球」,跟對方拚基本功,全場不鬆懈、且不給對手任何迂迴轉換其它打法的可能性,主動放棄球場的主動性,讓比賽變成泥沼戰、焦土戰、壕溝戰,就是比誰的拉吊更細膩、更穩定。

其實這很好理解,隨著更多身體素質出色的人投入到這項運動,且球員透過系統化訓練有效加強體能,要打出致勝球的難度會越來越大。比照網球的情況就是如今底線的來回對抽越來越多,發球上網型的選手幾乎絕跡,此現象在女網最為明顯,因為女子球員的進攻能力又略遜於男子球員,面對頑強的防守更難以有所突破。

Pusarla Venkata Sindhu of India competes in the women's singles first round match against Pornpawee Chochuwong   of Thailand on day two of the Petronas Malaysia Open at Axiata Arena on June 29, 2022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Photo by Zahim Mohd/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辛度與馬琳和戴資穎是三大進攻型天后 (Photo by Zahim Mohd/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在球速更快的羽球界,這種變化的過程來得比較緩慢,但也可以慢慢看到在辛度、馬琳和戴資穎三大進攻型天后之後,後繼是無人的。在論壇上球迷戲稱的「磨教」崛起後,主動進攻的球員,得將節奏拉更快、把球推深、角度打得更刁鑽,殺球殺得更猛、更貼近邊線,而這些動作風險都很高,一不小心就會形成失誤。

比較起來,穩健的打防守反擊,是一種容錯率更高,也更容易贏下比賽的方式。所謂的「四方球」其實就是一種羽球中最基本的打法,後場高球、扣殺、劈殺、吊球,網前搓、推、撲、鉤,把球打向球場四方,讓對手疲於奔命的跑動,然後抓準他無法及時到位的情況下,進行突擊。而在面對小戴,這種打法會走向極端,一些選手甚至會純拉吊,就是和她在基本功及戰術執行力上消耗。

China's Chen Yufei hits a return during the women's singles final match against South Korea's An Se Young at Malaysia Masters 2022 in Kuala Lumpur, Malaysia, July 10, 2022. (Photo by Chong Voon Chung/Xinhua via Getty Images)
陳雨菲在東京奧運金牌戰擊敗戴資穎,讓球迷印象相當深刻。 (Photo by Chong Voon Chung/Xinhua via Getty Images) (Xinhua News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戴資穎過去在大賽屢屢受挫,其實和她個人的整體球風也有些關係。以東京奧運女單金牌戰為例,那場比賽小戴的狀態其實不錯,打出了很多難度很高的球,但面對競技狀況調整最高峰的陳雨菲,她必須往更險的位置去攻擊,在頂尖對決中,要以這樣的模式維持高得分效率不墜,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今年全英公開賽到馬來西亞大師賽5次四強、兩次冠軍的過程中,我們似乎的確能看到戴資穎在一些細節上去尋求突破和改變,以求降低自己的失誤,增加進攻質量。能否收到成效,有待後續比賽去證明。

不過,羽球賽事也不是只有勝負,還有詩和風景,贏得冠軍很重要,但更多時候價值來自在於你如何去贏下冠軍。誰不知道戴資穎目前還沒有拿過任何一座世界冠軍?但也沒人會忘記她締造生涯世界第一累積週數最多的213週,以及在BWF世界巡迴賽累積、超級系列賽和世界羽聯大獎賽累計拿下最多28冠的璀璨紀錄。

Taiwan's Tai Tzu-ying hits a return against China's Chen Yufei during their women's singles final match at the 2022 Thailand Open badminton tournament in Bangkok on May 22, 2022. (Photo by Lillian SUWANRUMPHA / AFP) (Photo by LILLIAN SUWANRUMPHA/AFP via Getty Images)
戴資穎。 (Photo by Lillian SUWANRUMPHA / AFP) (Photo by LILLIAN SUWANRUMPHA/AFP via Getty Images) (LILLIAN SUWANRUMPHA via Getty Images)

戴資穎選擇了自己相信的羽球哲學去贏,這件事本身是值得嘉許的、值得更多鼓勵的。就像前奧運冠軍蔡贇留下的深刻評語「慶幸在功利時代還有小戴這樣堅守技術陣地的球員存在。」在其生涯來到後期的這個時刻,我們更需要去珍惜能欣賞她比賽的時光。

其實大部分的職業比賽的最高峰,其上的景緻都是單調和一致,最有效率的打法將成為主流,高手的對抗容不下一點差錯。戴資穎有她自己的一套模式,尤為可貴的是她以自己的天才也走到了華山之巔,為峰點增添了一些不同的色彩。在她之前,馬琳也曾站在這,她們證明了贏球可以有其他不同的可能。

對抗「四方球」的任務艱難而孤獨,下一個這樣的「羽客」身在何方,我們都得睜大眼睛找尋了。

◤喜迎暑假 品牌好康下殺◢
👉UA獨家3折起 領券8折 任2件7折
👉NIKEx聯合品牌全館58折 結帳再85折
👉New Balance 品牌快閃購 全館5折起
👉adidas 瘋夏日 新品專區兩件75折

◤推薦文章◢

👉獨家專訪郭婞淳 勇敢打破運動員框架 郭婞淳樂當「舉重女神」

👉獨家專訪郭婞淳 成功不只是我 郭婞淳的奮鬥來自於使命感

👉暖心自帶BGM的舉重女神 陳念琴感謝郭婞淳拉了她一把

👉對郭婞淳的第一印象 高國慶讚「像是神力女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