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老師的武嶺愛車調整術

「武嶺前,范老師都如何調整愛車?」

延續訓練後的熱門話題,無論車友們選擇自主處理,或者仰賴專業車店的經驗,相信車友們都可以透過范老師的分享,吸收到台灣頂尖好手的備戰秘訣。

一、坐墊

在車款設定上,由於老師今年轉為平路攻擊型的設定,騎姿比以往更空力、也用到更多的前側肌群;趨近於計時賽的作法,面對短程的爬坡尚可,但正面迎擊長距離的大山,還是要回歸爬坡取向,也就是將坐墊降低,並往後推的作法,提升騎乘的舒適性。假如你也想要改變自己的設定,建議在賽前留給自己一段適應的時間,因為“習慣自己的設定”,是老師提點的重點所在。


如有拆卸座管,賽前務必要按照扭力的建議值鎖固至定位


調整的座高用電光膠做記號


止滑膏也是不可或缺的小細節

二、齒比

面對東、西進武嶺的賽程,老師在齒比的設定上略有不同。以西進來說,會以「前34,後26~28」的齒比應戰;而東進考量前段的速度需求,則祭出「前52/34,後28」的設定,賽前的整備略有不同。老師分享,個人齒比的選配,關係到迴轉數的運行,以最高輸出維持最長的時間,也是延緩騎士疲勞的最佳設定,老師稱之為個人的最適迴轉(Threshold cadence)。


雖然同是大山路線,但東、西進的起伏不同,影響賽前齒比的選擇

三、變速器

談完齒比,變速器的準度,更是賽場上的基本要求,而這點關係到鏈條與飛輪的磨合程度。即便可能不影響賽程運行,但肯定會干擾騎士的心情,誠如老師所言:「比賽的時候如果跳齒,是很煩的。」在調整到定位後,別忘了搭配“有強度“的騎乘做為檢測。老師也分享,假如換上新的飛輪,也會搭配新的鏈條使用。


變速器的選用上,老師還是偏好傳統的機械式為主


調整到定位後,務必上路模擬比賽的強度,確保萬無一失

四、輪組與煞車塊

首先,既然是爬坡路線,適合該路段的輕量化輪組必然是騎士首選。不同的是,面對東進前段的速度坡,低框的爬坡輪組可能成為賽場上的劣勢,慣性與空力效能,能幫助車手跟上集團的腳步,與西進武嶺的器材取向略有不同。


考量維修的便利性,老師會在訓練時選擇耐用的鋁輪Open框

五、車胎

有時,扎入車胎的小碎屑,可能成為左右賽況的重要細節。因此,老師會建議前一天先打足,上場前再做補充;由於胎壓會隨著海拔上升,老師的作法與同車胎品牌的建議,會將登山賽的胎壓稍稍下修5psi,而煞車塊的間隙手感,老師傾向於多一點點的空間,讓制動的感受不至於太過敏銳。


前一天打足胎壓,提供賽前檢測的依據


煞車塊的間隙,影響按壓煞車的手感

依照慣例,練車後一定要洗車的范老師,上場前依舊會細心清潔,除了讓戰馬煥然一新,也在這個時間點,觀察是否有耗材或部品需要更換。「我不太會在比賽前大動這台車。」基本上,要做大保養或更換線材之前,老師還是建議區隔比賽的時間,留給自己微調的機會。

「騎車是天天都可以騎,但比賽不是天天都有。」假如真的重視,賽前的器材檢整就顯得十分關鍵。我們在競賽當中,施加在戰馬的壓力也更大,由於器材都有使用壽命,區隔訓練與比賽的使用器材,是老師的建議選項。


手把帶的更換與否,取決於老師的心情


前叉預留的電光膠,是老師固定晶片的小訣竅

延伸閱讀:

攻佔武嶺的5大改裝

素人登山王怎麼練?

寫在武嶺挑戰之前:給單車族的提醒

上武嶺前的安全檢查

「我覺得,騎單車有很多樂趣,不只騎車而已。」DIY始終是他熱衷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