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超級馬拉松


隨著慢跑風潮興起,各地也開始舉辦各種大大小小,里程不一的路跑賽事,跑友都知道42.195公里是全程馬拉松簡稱全馬,僅馬拉松一半里程的21公里路跑稱為半馬,至於簡稱超馬的超級馬拉松又是什麼樣的賽事呢?



超級馬拉松的定義,凡是里程超過42.195公里(一般而言里程最短的超級馬拉松是50公里),或者是以12小時、24小時或更長時間長的耐力賽事都稱為超級馬拉松。為了管理、認證世界各地所舉辦的超級馬拉松賽事,國際超級馬拉松總會(IAU),成為國際間最高的超級馬拉松主管機關,而IAU成立後也仿照國際田徑總會(IAAF),將賽事等級評定為金牌、銀牌、銅牌賽事,在台灣每年舉辦的東吳國際超級馬拉松,即是被IAU評定為銀牌等級的賽事,2012年將有望順利達成金牌賽事的目標。


一般而言,超級馬拉松僅有象徵性的微薄獎金或甚至沒有獎金,而參賽者大多也都是從事各行各業的素人跑者,而非專職的田徑選手,所以參加超馬的參賽者,也都是極度熱愛跑步的跑者,也正因為少了獎金的誘因,所以超級馬拉松罕有禁藥醜聞發生,超級馬拉松可說還原了運動最純粹的本質,讓每個超馬跑者在跑道上單純的為了榮譽及信念而跑。


如果我也想加超級馬拉松這麼熱血的比賽,需要怎樣的訓練才能參加呢?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跑者協會副理事長郭豐州老師,針對想要挑戰超級馬拉松的跑友有以下建議:


●假如是有馬拉松完賽經驗的跑友,挑戰最短的50公里超馬相信可以駕輕就熟,只要維持平日訓練量隨時都可挑戰50公里超馬。


●如果是想挑戰東吳超馬12小時組的跑友,則可先以100公里超馬試水溫,因為12小時賽的里程大約與100公里相近,可視為是具備挑戰12小時賽資格的指標,通常有馬拉松經驗的跑友只要訓練得當,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即可順利挑戰100公里賽事。


●如果是連馬拉松完賽經驗的沒有的跑友,當然是以完成馬拉松為首要目標,再逐步向最低等級的超級馬拉松挑戰。


●不論挑戰的目標為何,訓練進度的規劃,不應以正比式進程來規劃,應以階梯式進程循序漸進,可減少運動傷害發生的機會。例如:第一週完成20公里的訓練量,應維持20公里的訓練量2~3週,等體能肌肉完全適應後再增加訓練量,而非在第二週馬上將訓練量增加。


超級馬拉松考驗的不僅僅是心肺與肌肉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具備強悍的心理素質,所以在超馬賽場上年長的未必會輸給年輕的,女性也未必會輸給男性,一切在運動場上理所當然的常識,在超馬賽場上都將被推翻,而這也證明了超級馬拉松充滿了不可預知的挑戰性,這也是超級馬拉松最吸引喜愛慢跑朋友的特有魅力所在。


◎閱讀更多的慢跑文章>>《跨進里約奧運 陳傑展現不信極限的挑戰哲學

◎更多慢跑運動第一手訊息:RUNiROUND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