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走路腳內側疼痛!脛後肌腱炎該如何緩解?3招降低發炎機率
你喜歡逛街嗎?你有沒有過因為長時間走路走到腳很痛走不下去的情形呢?又或是你是愛跑步但莫名出現腳踝內側疼痛,讓你痛苦難堪呢?當腳只要一啟動就會開始痛的問題,很可能是你的脛後肌腱發炎了,但究竟為什麼會發炎,又應該怎麼緩解及避免再次發生呢?
什麼是脛後肌腱?為什麼會出現脛後肌腱炎?
脛後肌腱(Tibialis Posterior Tendon)是位於小腿,由脛骨、腓骨以及脛腓骨間膜的後側開始,繞過足踝內踝,最後附著於舟狀骨的強壯肌腱,而脛後肌腱的的功用是負責做向下踩及內翻動作,以及維持足弓的平衡,讓日常的走路、跑步更有效率!
而脛後肌腱會發炎的原因主要是長期勞損、長期承受過大的力量所導致,特別容易發生在跑者訓練課表突然增加時,另外體重過重者也會增加脛後肌腱負擔,進而提升發炎的風險。順帶一提的是脛後肌腱也具有穩定內側足弓的功能,而扁平足患者因為足弓塌陷的關係,使脛後肌腱向下拉離開原本的位置,增加脛後肌腱炎的機率,因此扁平足患者也需要特別注意。
脛後肌腱炎會有什麼影響?
脛後肌腱炎患者通常在腳踝內側會有疼痛情形,雖然經過暖身運動之後感覺會好一些,但持續活動疼痛感就會跟著加劇,且隨著時間的越久,症狀也會變得更加嚴重!其中影響包括:
第一期:行走或運動時足內側面腫痛或踝內側痛,仍可以單腳墊腳尖站立。
第二期:出現足弓塌陷、輕微足跟外翻,單腳墊腳尖站立困難。
第三期:足部結構變形、跗骨竇疼痛,前足外展(從後看,腳趾頭已偏出外側2趾以上)。
第四期:踝關節退化,三角韌帶受傷。
如何緩解脛後肌腱疼痛?
當脛後肌腱疼痛發生時,首要的工作就是停止訓練、避免高強度運動,並搭配冰敷袋緩解疼痛及腫漲,每3至4小時敷一次,每次20至30分鐘左右,切記在冰敷時勿直接敷在皮膚上,而在日常生活中可使用壓力襪、彈性繃帶等增加血液循環的小物,有助於癒合及減少腫脹。
而脛後肌腱炎可能需要2個月的時間才能好轉,修復期間亦可執行上肢運動,或簡單、短距離的行走等方式,都是血液流動、加速恢復的好方法,結束後也可將脛骨抬高於心臟,降低腫脹及不適感。
日常可以做哪些訓練來降低脛後肌腱發生機率?
提踵訓練
提踵,也就是墊腳尖的動作,不僅能幫幫助增加小腿肌肉,當在墊腳行走時可以連同脛後肌、腓腸肌一起協同動作。訓練時可以利用平地或階段差的地方(如台階、樓梯)進行提踵訓練,每次12-15下、每次3-5組,一週進行約3次的訓練,若覺得強度太低,也可透過槓鈴或啞鈴負重方式來增加自身重量;踮腳尖走路每次行走約30秒、每次3-5組,一週進行約3次的訓練即可。
核心、下肢肌力訓練
骨盆位置沒保持中立位,也可能是引發脛後肌疼痛的源頭,而可以透過死蟲式+下肢肌力訓練找回自身骨盆中立位,以增加核心及下肢肌力。在訓練開始時先找到自身骨盆中立位(可想像肚臍及肛門成一直線),每次搭配10到15個呼吸來誘發核心肌群,之後可選擇如深蹲、跨步蹲、後腳抬高蹲等下肢動作進行肌力訓練,下肢動作可任選2個,每組10到15下,每次3-5組,每週進行約2次訓練,以強化踝、膝、髖關節周圍肌群。
小腿伸展
訓練完畢後,可透過小腿伸展的方始緩解緊繃不適感,以增加腳踝活動範圍、減少代償機率發生;可透過坐姿或站姿推牆的方式來進行伸展,每次跑步或肌力訓練完畢後保持拉伸位置30秒即可。
◤看更多運動好文◢
CP值破表!人氣正夯「負重走」輕鬆好上手,零成本又能同時增肌、減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