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突圍東區角逐冠軍金盃 Kawhi Leonard 只差最後一道課題

在暴龍的第一個賽季裡,Kawhi Leonard 可以說是球隊所盼望的一切。基本上,在最後一年效力馬刺的 2017-18 賽季之後,他的各項數據都來到生涯新高:場均拿下 26.8 分、7.6 籃板、3.3 助攻,以及 1.8 抄截,整體命中率高達 49%。他已經是聯盟中最優秀的防守者和一對一的得分手之一;但是這還不是頂峰,他仍舊有一個階段必須突破,而這突破自己的最後一步,便是更穩定的讓隊友融入進攻當中。暴龍並沒有盡可能地將進攻圍繞在 Leonard 身上,而且通常當他不在場上時,球的傳導反而比較順暢。為了能讓球隊在歷史上首次踏進 NBA 總冠軍賽,暴龍需要 Leonard 成為那種一球在手掌控比賽的球員。



儘管暴龍有著聯盟第二好的戰績,但是他們仍然在想辦法如何讓 Leonard 與球隊的進攻契合。本賽季前 20 名的得分手中,場均觸球次數比 Leonard(57.5 次)少只有 Klay Thompson 一人(46.9 次)。Thompson 是聯盟頂級的無球射手,他製造的傷害多半都透過無球掩護產生,所以他不需要直接持球造成威脅;相反的 Leonard 喜歡面對防守者持球進攻。相較於無球大師 Klay,Leonard 本賽季幾乎是在相對有限的機會下,打出了最大的可能性。

Leonard 兼具力量與投籃的能力讓他幾乎無人能擋。身高 6 呎 7 吋,重達 230 磅,臂展 7 呎 2 吋的他可謂聯盟中最強大的側翼之一。鮮少能有外圍的防守者有機會在他切入時能與之對抗、甚至緊跟著他。Leonard 稍微用肩膀頂一下便讓防守者失去平衡,而且一旦他看到空檔,便能在球場任何一處出手。Leonard 早已不是大學時期的他,當時的他跳投還不穩,防守者會因此選擇放投;如今他儼然成為了優秀的射手,他能夠在運球後出手,也不需要太多的空間就能將球投進。

對於與他身形相當的球員而言,Kawhi 兩分球的效率令人難以置信。Leonard 並不熱衷太多外圍炮火:本賽季他的罰球率來到生涯新高(40.6%),三分球出手率(25.9%)卻降至生涯次低。他能夠恣意攻擊籃框,也能夠像個四五號球員將球擺進。Leonard 是這個賽季場均兩分球出手至少 13 次的 12 名球員之一,其中身高矮於 6 呎 9 吋的只有 4 人;在出手把握度上,Leonard 的命中率(53.7%)則高於這 4 人中的其他 3 人:DeMar DeRozan(48.2%)、Russell Westbrook(47.6%)、Donovan Mitchell(46.9%)。大多數外圍的進攻者在面對油漆區的人牆時會有所掙扎,不過 Leonard 透過力量掙脫他們,讓那些防守者好像不存在似的。

有如此準確的命中率,後遺症就是若是持球時,會不斷被攻擊慾望誘惑。倒也不是因為總能夠創造有效率的出手機會,就代表必須得這麼做,NBA 的頂尖球員們會藉由自己出手與傳球來瓦解防守,因為這些球員們知道他們可以恣意得分,所以不需要過度汲汲營營地創造出手機會。更加緊迫的問題反而是能否讓自己周圍的隊友都能得分;Leonard 還在釐清如何達成這件事。在聯盟中場均得分至少 25 分的 13 名好手之中,Leonard 位居榜末。

即使 Leonard 是一名頂尖的得分手,而且理論上他應該讓其他人在比賽時更為輕鬆,但是結果反而是他與隊友之間離奇地斷了連結似的。有時 Leonard 看似會與 Kyle Lowry 輪流主導進攻,不過每輪到 Lowry 執行進攻的回合時,他總能讓其他 3 人融入進攻,反倒 Leonard 好像獨自一人在比賽。每當 Leonard 在場上時,球隊只有 56.2% 的總命中球數是來自助攻——在季中交易之後仍是隊上最低。相反的,如果 Leonard 不在場上,這項數據會上升到 62.2%。



本賽季以來 Lowry 改變了他的打法,好讓 Leonard 能打得更舒適。Lowry 今年達成了連續 5 季入選明星賽的成就,但是他打出了與在暴龍發跡時完全不同的比賽風格。自從 2012-13 賽季以來,Lowry 目前的助攻為生涯新高(場均 9.2 次),同時場均出手次數來到生涯新低(11.4 次)。Lowry 與 DeRozan 之間的關係不只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是長期的朋友,會互相分擔得分和傳導球上的重任;然而 Lowry 與 Leonard 之間就帶有著疏離感,前者專注於組織,好讓後者能夠自由的出手。

對於暴龍而言,Lowry 的角色定位可能比起 Leonard 的來得有價值。如果球隊沒有 Lowry 為隊友製造出手機會,暴龍的進攻就很容易分崩離析:當 Lowry 在場上時的 1,722 分鐘內,全隊的淨效率值達 +9.8,然而在 Lowry 不在場上的 1,279 分鐘裡,淨效率值則為相差甚遠的 -2.3。Leonard 的存在則沒有同樣的影響力:無論 Leonard 是否在場上,球隊的淨效率值並沒太大的變化(在他上場的 1,555 分鐘內,數據值為 +6.0;下場時的 1,446 分鐘裡則為 +4.1)。整個賽季下來,每當有背靠背的比賽,暴龍都會讓 Leonard 休息,但球隊仍舊能夠取得 13 勝 4 敗。如果球隊能夠透過更頻繁的傳導球來分配原本 Leonard 佔有的球權及進攻回合,並且以此彌補他缺席所產生的差異,那麼即使是如同 Leonard 這種超級球星也是可以取代的。

不過對於暴龍而言,他們為了得到 Leonard,正是因為不希望完全依靠 Lowry 和 DeRozan 作為季後賽進攻的焦點。當一支球隊由一名較為矮小的控衛(6 呎 1 吋、196 磅)來帶領對抗其他聯盟列強時,就算球隊能提升至一定的程度,還是會有天花板存在。聯盟中有許多高大而且體能優秀的防守者能夠帶給 Lowry 麻煩;至於 Leonard,如果不包夾他的話是難以限制住的。暴龍在季後賽尾聲最理想的狀況是先讓 Leonard 發起攻勢,並且在防守開始輪轉後,在 Lowry 的手中終結,這比起 Lowry 將球傳給 Leonard 更能帶給防守更多的壓力。

除非 Leonard 成為一個更加穩定的傳球者,不然暴龍很難把球隊的進攻交由他支配,不過好消息是傳球這項技能是可以培養的。Leonard 的傳球直覺不需要達到 Lowry 那種程度,他在進攻時能夠吸引很多防守者的注意,所以他只需要執行基本的傳球.幫助隊友製造機會就行;暴龍也剛好能提供他足夠的外圍火力(球隊場均三分出手排名聯盟第 9)讓防守乖乖就範。Leonard 也不會需要擠過成群的人牆來尋找有空檔的隊友,此外本賽季的助攻失誤比(1.6:1)表示他能夠成為出色的決策者。最重要的是 Leonard 要有良好的心態,他必須相信在第一次將球傳出後,若有更好的出手機會球終究會回到他手中。



暴龍很顯然地正在努力試圖讓 Leonard 更加成為一名傳球者,他的平均助攻次數自 12 月場均 2.6 次以來每個月都有成長,1 月的平均為 3.9 次,2 月則為 4.2 次。令人振奮的是在助攻成長的同時,Leonard 在失誤上依然控制得很好,1 月和 2 月場均失誤分別為 2.0 與 2.1 次。不過如果只是讓 Leonard 在場上亂丟球的話,這樣的傳球沒有意義;真正的目標是要讓他成為一個控球前鋒以順暢進攻,每次觸球除了能替自己製造高命中率的兩分出手,也能幫助隊友創造三分的空檔。

馬刺當時不會過分需要 Leonard 擔當一名組織者。Leonard 當初以 3D 的身分踏入聯盟,並逐漸擴增了進攻端的技能包,轉型成一名主要的得分手。那時 Leonard 的身邊有著許多能夠組織的球員,因此他得以專注在防守和得分上,且相信其他人可以保持球的流動並融入流暢的進攻之中。在 2013-14 賽季,當年奪冠的馬刺在助攻排行榜上位居榜首,不過獲得該屆 FMVP 的 Leonard 在總冠軍系列賽中場均助攻次數只有 2 次。雖然過去 5 個賽季以來 Leonard 已經成長了許多,但是聯盟的環境變化得更快。

暴龍未來可能不得不擊敗公鹿和勇士以取得總冠軍,這也代表著 Leonard 也許將要連續在兩個系列戰中打出比 Giannis Antetokounmpo、Kevin Durant 更好的表現。這兩名球員不僅比他更高大、手更長、跑更快,他們在傳球上也更優秀。本季 Antetokounmpo 以及 Durant 的場均助攻(分別為 5.9、5.8 次)皆為生涯新高。至於 Leonard,縱使他是如此出色,但是面對這兩名 7 呎、能夠控球的鋒線,他將會是處於劣勢的一方,而且若單單將自己提升至最佳境界還不夠,能不能幫助隊友達到極限,才是獲勝的唯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