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專欄/李亦伸】台灣籃球重建「白皮書」

【運動專欄/李亦伸】台灣籃球重建「白皮書」

兩年前受邀加入中華職籃CBL籌備團隊,CBL是由前立委高志鵩負責推動,2018年中與富邦、璞園兩隊老闆取得籌組職籃默契。

可惜籌備期間遭遇太多意外、變數,加上政府獎勵企業投資運動產業節稅政策卡關,政府、球團企業都是0投資,球團企業又害怕職業化虧損更多,種種內外、政治、產業、景氣不利因素,最終富邦轉戰ABL,裕隆對職業化投資毫無信心和意願,璞園退縮,2019年7月中華職籃CBL籌組失敗。

2018年夏天在立院辦公室初次參與中華職籃籌備會議,當時我的提議是:

「政府節稅政策要讓企業有感,立法、頒布、施行應該是來不及,讓要球團企業有一點信心,願意投資玩職業,基本上每隊1000萬補助,另外1000萬協助經營主場、行銷、配套,每隊2000萬補助是基本盤,一切才有可能成局,否則球團企業都怕死職籃這塊市場,因為玩職業只會燒更多錢…」。

另外一個重點是,「台銀、台啤職業化都需要給予體制、法規上協助解套+重建,更重要的是人才和組成真正專業團隊,以這兩支公營事業球隊經營管理、決策模式,打SBL玩玩業餘籃球可以,但真正要職業化,除了預算要加倍,他們現有能力、人才、機制都不足應付職業化需求,即使是私人企業球隊也一樣」。

就算職籃聯盟由幾支球團企業自主發起,最最重要還是要砸大錢,其次得有專人專職團隊+出色執行力,三是邊做邊修找到方向和方式,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金錢、擴大投資、執行團隊和決策效率基礎上。

講白一點,除了富邦,多數SBL球隊和企業都沒有能力職業化,他們不但沒有人才,沒有強大執行團隊,也都沒有做好準備,甚至連基本再投資都很困難。

這是很現實問題和困境,職業運動就是要砸錢比大小,爭輸贏。特別是起手式,企業沒有投資能力和意願,球團缺少經營管理能力和主場營銷概念,甚至沒有適合主場和硬體+政策配合,一切都不可能。

現在即使SBL璞園、台啤、九太科技、台銀、裕隆五隊有意願籌組新聯盟,但他們的主場經營能力和人才、執行團隊都還需要砸錢投資、耗時建立、累積經驗,除了要有人,更要有錢+經驗+市場嗅覺,逐漸修正找到最好市場執行力案。

最近ABL東南亞職籃聯盟台灣兩支球隊夢想家、富邦,因為擔心ABL解體或2020年無法如期復賽,夢想家副領隊「黑人」陳建州已經跟富邦,以及SBL台啤、璞園、九太等球團聯繫,商討共組「新聯盟」可能性與合作方式。

夢想家和富邦在找退路,因應萬一ABL垮台,他們需要另一個舞台,如果ABL還能玩下去,他們還是會丟下一切重回ABL,這是ABL作作契約。但對台灣籃球只會帶來更大傷害。

台灣籃球要走自己的路和堅定自己重建工程打造希望+願景,主事者必須要頭腦清楚,一定要非常慎重,什麼才是真正為台灣籃球而戰,那不是口號,自己的籃球自己救,更不是喊爽的,必須是一分真正願意不計代價投資台灣籃球產業和無悔付出耕耘的心。

不管ABL能不能如期復賽,也不論夢想家、富邦未來決定要加入那個聯盟,SBL五支球隊+台灣籃球都需要自我覺醒「重建重生」,重組架構和經營模式,就算不大力投資職業化,也要朝主客場,各自負責經營、行銷、服務、市場推廣前進,做出改變。

如果還是像SBL現在這樣,沒有人投資行銷、服務、廣告(球團和中華籃協都沒有),只等著體育署編列行銷和洋將補助,用這套非常業餘,沒有人需要負責、服務和營銷成敗的組織架構再打下去,那不會有前途,球迷也不會買單。

台灣籃球只有自我覺醒,組織重建,結構重組,每支球團擁有自己主場,各自負責推廣、營銷、服務球迷、包裝球星,球迷才會有感,市場才會買單,競爭力和聯盟形象才能全新塑造出來。

至於富邦、夢想家有沒有回台發展,要不要返台加入聯盟,就看各自造化,台灣籃球需要自主獨立,重建營運機制,不需要依附在任何人或任何球隊身上。

球團意願+砸錢投資,要玩職籃核心決策非常簡單,如果球團、政府都不砸錢投資,獎勵企業投資運動產業政策節稅優惠也不下來,開再多會,餅畫再大,一切都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