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百百種 選手特質百百款

運動百百種 選手特質百百款

【特派記者張哲郢杭州報導】隔行如隔山,這句話在運動場也適用。於杭州亞運看了多種運動,發現選手的會因為所從事的運動特性,性格發展也會各有特質。

以大家較熟悉的職棒、職籃為例,選手大多習慣受訪,無論勝敗,都會盡力滿足媒體提問,也有像棒球總教練吳思賢這種簡答型,單純針對問題回應,比較不會有天外飛來一筆的說法。

其他項目選手,如李智凱、郭婞淳等,已有一定知名度,跟媒體應對保證有問必答;不過單一選手與複數名選手差異甚大,比方說羽球「麟洋配」李洋/王齊麟,有超過一半時間在鬥嘴,網球詹家姐妹詹詠然/詹皓晴,由姐姐詹詠然當主要發言人,甚至還要幫妹妹翻譯問題。

至於軟網、輕艇等冷門運動,會有兩種類型:一是錯愕,因為平時沒有被訪問過,不知該如何回答;二是滔滔不絕,彷彿恨不得愈多人知道這項目愈好,丟一個問題能夠「舉一反十」。

再來是平時在人們眼中不像運動的運動,圍棋選手並不習慣受訪,教練林宇翔在訪問過程,回答的口氣總是一貫地溫柔,就像人們常講圍棋選手的特質十分穩定,時而帶點「仙氣」。

還有像橋牌多半是業餘選手組成,年齡層分布廣泛,聊天過程就像在跟朋友說話,少了其他項目有著媒體與選手這身分的屏障,有如互道家常相談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