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專欄】圍繩內沒有絕對的事!

我國高爾夫好手洪健堯(右)也在這次的杭州亞運中以總桿264桿摘下銅牌。(Photo by Cheng Tingting/Xinhua via Getty Images)
我國高爾夫好手洪健堯(右)也在這次的杭州亞運中以總桿264桿摘下銅牌。(Photo by Cheng Tingting/Xinhua via Getty Images) (Xinhua News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上週的高壇焦點自然非萊德盃(Ryder Cup)莫屬,來自美歐的24位頂尖悍將,加上生涯資歷顯赫的隊長群們,齊聚在義大利羅馬的Marco Simone Golf and Country Club(馬科西蒙尼高爾夫鄉村俱樂部),不過同期間在地球另一端中國杭州的Westlake International Golf Club(西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現場也集結了不少旅美亞洲一流高手,正在為自己的國家爭奪4年一度的亞運金牌。

兩者的共同特色都是沒有官方正式獎金,而且全非為個人而戰,雙雙代表的是團隊或國家榮耀。當然,選手可以在承受隊友或國人壓力的過程中獲益,可能是圍繩內的球技成長,更大的回報或許是圍繩外的免除兵役,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世界上真的沒有穩贏的比賽。

運動比賽永遠充滿著不可預測性,除非打假球,這就是讓球迷如痴如狂的主要原因。無庸置疑,實力決定比賽輸贏,但其他如臨場狀況、心理抗壓指數、身體健康因素等等,也會影響比賽結果。如果雙方差距不大,絕對沒有穩操勝算的一方,甚至居下風的人,有可能因為當天表現超水準,剛好碰對手失常,上下之間拉近彼此距離,進而演出所謂的「大爆冷門」。

回過頭來看高爾夫比賽,選手只對自己的桿數負責,每洞最多賺兩桿(雙鷹很少見),損失卻是無限大,其所產生的不確定更甚於其他各種運動,難怪常常看到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冠軍名字,更別提變數更大的比洞賽。想想看,同樣是世界排名200之外,你說連過7關贏網球四大賽容易,還是4天最低桿贏高爾夫四大賽呢?

今年首度開放職業選手參賽的亞運高爾夫就是最佳例子,有誰會猜到今年初才從亞巡賽正式展開職業生涯,賽前世界排名第五百七十七的香港選手許龍一(Taichi Kho),竟然能夠扳倒分居第二十七和四十名的韓國雙星任成宰(Sungjae Im)和Si Woo Kim(金施佑)?試圖捍衛主場榮耀的中國代表隊,特別徵召世界排名第二名的殷若寧(Ruoning Yin)和十三名的林希妤(Xiyu Lin),以及另一位旅美選手劉鈺(Yu Liu),卻僅僅留下一面團體銅牌?

亞運除了大家熟悉的個人賽之外,團體採取男子4取3,女子3取2計分制。殷若寧是今年的DIO Implant LA Open(洛杉磯女子公開賽)和KPMG Women’s PGA Championship(女子PGA錦標賽)雙料冠軍,曾經短暫當了兩週世界球后,而林希妤雖然還在追求LPGA首勝,但靠著大量的前十和第二名,世界排名最高第九。

在日、韓、泰等國都沒有推派LPGA球星的情況下,照說中國女隊即使未能橫掃戰局,應該至少可以守住一面金牌,沒想到團體賽卻輸給泰國10桿,也差了韓國4桿,個人最佳成績為林希妤的第四名,被寄予厚望的殷若寧並列第八。

吊詭的是?正面臨LPGA保卡壓力(新出爐積分排名滑落至第九十二名)的Arpichaya Yubol(阿彼查雅‧俞寶),賽前世界排名第二百零八,所有泰國女將名列第十四,結果4天攻下低於標準桿19桿,搭配旅美印度選手Aditi Ashok(艾蒂提‧雅修克)尾盤自爆77桿,演出不可思議的7桿大逆轉,並和業餘同胞Eila Galitsky(埃拉‧加利茨基)及主打台、泰巡賽的Patcharajutar Kongkraphan(帕查拉吉塔‧岡拉芬)聯手拿下團體金牌。

相較之下,男子賽事全在韓國隊的掌握中,特別是在金牌免除兵役的激勵下,兩大高手分別擊出低於標準桿26和23桿,團體賽大贏泰國25桿,不過無法掌握的是,圍繩內總是會出現當週狀況特別好的超級黑馬,以致於任成宰在個人金牌戰輸給表現更佳的許龍一1桿,而金施佑的銅牌戰剛好也差了我國選手洪健堯1桿。

最後把焦點轉到萊德盃第二天早上兩球賽的第二點對戰,美國隊推出當今球王Scottie Scheffler(史考提‧薛夫勒)和今年四大賽戰績最出色的前球王Brooks Koepka(布魯克斯‧柯普卡),對上歐洲隊的三把手Viktor Hovland(維多‧霍夫蘭)和轉職業還不到4個月的Ludvig Åberg(路德維希‧艾伯格),結局更出乎大家意料:雙王組合輸球也就算了,還以9剩7的懸殊比數被創下萊德盃史上最大慘案。

上週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呢?圍繩內沒有絕對的事。狀況好的時候,贏球可能像吃飯一樣,但選手的氣勢不斷在流動,身體狀況像天氣一樣有陰晴圓缺,揮桿節奏自然會出現高低起伏,誰也不知道下一球會發生什麼事?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