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I暐凱 專精食品檢測

工商時報【林宜蓁】 食品安全問題一再出包!從麵食、烘焙食物、點心、茶飲、調味料…無一倖免,廠商以及民眾不禁要問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安全嗎?到底該怎麼選購呢?業者廣貼的檢驗報告或聲明文宣,是否足以讓社會大眾安心信賴?而每次發生事情,受衝擊最大為產業以及人民的健康。 具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全國認證基金會(TAF)及農委會認證的FSI暐凱國際,建議國內食品安全法的制訂理念可再擴大及深入追查範圍,不僅就食品衛生進行規範,可比照歐盟作法,對於相關權責疏失人員同樣做出追究及加嚴處分;可效仿歐美先進國家的腳步,監管對象除了廠商之外,亦將農產品、化工材料、肥料、農藥、原物料、甚至是進口相關產品…等之追蹤及追溯系統建立完成,透過完整食品供應鏈的建立、強化及管理,針對隱藏的食安危害亦可達到適當的把關亦維護台灣的國際形象。 FSI暐凱國際技術顧問、現任職台灣大學兼任副教授的何中平博士表示:民眾亦應打破「強烈的價格導向」、「過度耐用久放」的迷思。使用非法原物料添加在食品上,長期食用,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雖不會有立即性傷害,但也如同慢性「毒品」,是形同「公共危險」。各食品加工業者想要杜絕上游廠商違法使用未經政府核可的食品添加物,其廠商合約或罰責的制定應可再補強,以達到嚇阻部份黑心商家之不肖行徑。 何中平博士指出,從傳統上常常發生的食物中毒,到近年來的瘦肉精問題、三聚氰胺及重創國內食品業的塑化劑,直至目前尚未落幕的毒澱粉事件,突顯了國內食品安全檢測嚴重出現漏洞。上游廠商違法使用未經衛生署核准的原料問題。另未從「源頭管制」,一旦發現,早已向外擴散,受害不僅下游食品廠、店家,得背負起法律責任,更慘的是消費大眾,賠上的是全民健康。廠商切勿抱持投機的心態,慎重查明來源及做好自我管理,皆是不可輕忽的重要關鍵,亦可防範在爆發問題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危機補救,除了可維護自身商譽,亦可降低危害情事發生。 FSI暐凱國際為國際FSI食品安全檢驗機構亞太地區的分支,擅長食品相關檢測、國際ISO 22000、HACCP認證、OEM廠商管理,供應商管理、門市稽核、工廠管理、企業診斷分析及風險管理…等專業領域,為食安檢測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