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香港的大男孩:關梓樺教練長留台灣深耕袋棍球

台灣袋棍球由零開始發展至今已六年,來自香港的關梓樺是台灣第一批袋棍球教練,從當初的教球任務到肩負袋棍球發展重任,關梓樺用熱情感染台灣人,用不懈努力灌溉,全心奉獻台灣袋棍球,寶島不再是袋棍球沙漠。

起初想來衝浪、潛水
關梓樺曾為香港袋棍球代表隊選手,才剛完成2014年世界盃賽事,因緣際會下,關梓樺與理事長林雅貞及常務理事魏士晉結下緣分,受邀來台指導袋棍球,不過起初讓關梓樺點頭的主因,卻有些無厘頭,原來是練球之餘關梓樺還能有機會去衝浪,享受台灣自然面貌的風情。

關梓樺說:「那時候其實沒有想那麼遠,只是要把一支袋棍球球隊帶好,自己還有很多額外的自由時間,加上我很喜歡戶外運動,想來台灣衝浪潛水,所以知道可以教袋棍球,同時有時間做想做的事情,蠻快就決定要來台灣。」

看似無心插柳的舉動,卻因為關梓樺對袋棍球的熱情,結出令人驚喜的甜美果實。剛開始關梓樺在台東指導球隊,過程中開始思考如何能讓一支球隊更進步,然而一項運動要有好發展,絕不只是單一問題,而是台灣袋棍球的整體環境及發展要擁有豐沛能量,才能刺激更多優秀的年輕球員成長。

隨著經驗累積,關梓樺與袋棍球協會決定邁出台灣袋棍球發展的重要腳步,系統化建立中華隊男女代表隊選拔系統、深耕各區域基層球隊及種子教練回歸基層透過善循環厚實袋棍球人才庫等策略,一步一步讓袋棍球發展金字塔更加穩固。

教練關梓樺,袋棍球協會提供
教練關梓樺,袋棍球協會提供

走,沒有人走過的路
關梓樺是台灣推廣袋棍球的靈魂人物之一,球員出身的他對於球場及訓練瞭若指掌,但對於長期扶植一項運動卻也是第一次,過程中難免有力不從心的時刻,幾次都在去留台灣的邊緣掙扎。

關梓樺說:「由於剛起步,成果沒辦法那麼快顯現出來,會有點擔心是不是在正確的方向上,剛好又碰上需要決定是否續留台灣的時刻,就會顯得有點掙扎,不過在協會的支持下,不想做了一半就放棄,還是想要試試看,就決定繼續做下去。」

這個決定,讓關梓樺做好了在台深耕的準備,要跟著台灣袋棍球繼續向前衝。常務理事魏士晉對於能在協會成立初期就能獲得關梓樺助拳,直呼相當幸運,魏士晉表示,「能夠找到Tim擔任教練其實一個很大的驚喜,能夠感受他對袋棍球的熱情,交給他去做很放心。」

經過長時間醞釀,目前台灣袋棍球發展除男女代表隊持續集訓外,每年都會有校際聯賽及藍鵲盃兩場大型國內賽事,讓年輕球員透過比賽增加經驗彼此交流,國內賽事是擴張袋棍球發展金字塔的重要基礎,接下來協會也期待能朝舉辦社會組賽事前進,讓袋棍球球員生涯更加長遠。

台灣袋棍球發展經驗能獲得國際肯定,協會內部團結一致向外是重要核心,關梓樺遇上理念相同的理事長林雅貞與常務理事魏士晉,即使走在沒人走過的道路上仍不感到孤單,因為有彼此在身邊,攜手前進。

教練關梓樺,袋棍球協會提供
教練關梓樺,袋棍球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