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球場第一排】本土教練都上哪了?淺談P. LEAGUE+本季的外籍總教練風潮與背後原因

桃園璞園領航猿征戰P. LEAGUE+第3季,總教練由Iurgi Caminos擔任。(圖片來源:桃園璞園領航猿粉絲專頁)
桃園璞園領航猿征戰P. LEAGUE+第3季,總教練由Iurgi Caminos擔任。(圖片來源:桃園璞園領航猿粉絲專頁)

隨著桃園璞園領航猿,在新球季決定由西班牙籍的教練卡米諾斯(Iurgi Caminos)領軍後,P. LEAGUE+的6支球隊中,本土教練就只剩下新竹街口攻城獅的林冠綸、臺北富邦勇士的許晉哲2位,其餘4隊則皆由外籍教練執掌兵符。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呢?這也讓我們不禁想問:所以,這些職業賽場上的本土總教練們,究竟去了哪裡?而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許我們可以從「籃球環境」、「教練來源」與「人情包袱」,3個面向開始談起。

過往職業籃球環境的欠缺

從2003年至2020年P. LEAGUE+這段期間,臺灣最高層級的籃球比賽,也就是「半職業」的SBL僅有7支隊伍(2019年以後又減為5隊),每隊的教練團,主要由1位總教練搭配2位助理教練組成。因此,不論是對球員還是教練而言,在當時要跨入職業籃球的機會,並不會像現在這麼多;特別是教練一職,又顯得更加競爭。

對於球員而言,退役後從事教練一職,是許多人的選擇。然而,在過去職業層級的球隊中,並沒有這麼多的需求,足以提供給年輕教練們機會。因此,既然往上走的道路如此狹窄,走入基層相形之下,就成為了相對寬廣的道路。這樣的現實,也推動許多球員在尚未退役時,其實就已經在學生球隊服務,像是在2011年,陳子威還效力於達欣工程時,就接下了臺師大籃球隊教練一職:林冠綸教練也是在裕隆擔任球員時,就同時帶領著正濱國中的女籃。

新竹街口攻城獅總教練林冠綸。(圖片來源:新竹街口攻城獅粉絲專頁)
新竹街口攻城獅總教練林冠綸。(圖片來源:新竹街口攻城獅粉絲專頁)

在當時的背景下,球員開拓自己「教練路」的方式,多半就是朝著基層前進。直到近年,隨著三聯盟鼎立,對教練需求的增加確實給予基層教練他入職業、挑戰自我的機會,像是林冠綸教練就是一個例子。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球員從學生到職業多半必須面臨轉型,教練從基層往職業賽場移動時,也必須跨越訓練方式與技戰術的門檻。如此一來,在許多本土教練仍在轉型的過程中,球團直接尋找外籍教練,相較之下或許是個更加快速的方式。

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總教練Kyle Julius。(圖片來源: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粉絲專頁)
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總教練Kyle Julius。(圖片來源: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粉絲專頁)

教練背景太過單一化

綜觀目前臺灣職業隊伍的總教練,每位教練的球員生涯雖然長短不一,但所有人過去都是籃球科班出身。然而,相較之下,以目前在P. LEAGUE+執教的4位外籍總教練為例,僅有夢想家的Kyle Julius教練算是接受過正規籃球訓練、為球員出身的背景外,新北國王的Ryan Marchand、領航猿的Iurgi Caminos與鋼鐵人的Slavoljub Lale Gorunovic 3位總教練,其實都非職業球員出身,而是直接就進入職業球隊教練團中,從事相關工作。

高雄17直播鋼鐵人總教練Slavoljub Lale Gorunovic。(圖片來源:高雄17直播鋼鐵人粉絲專頁)
高雄17直播鋼鐵人總教練Slavoljub Lale Gorunovic。(圖片來源:高雄17直播鋼鐵人粉絲專頁)

由此可見,在本土總教練身上,我們可以看到高度相似的背景,就是一路從科班成長、球員退役;但是,在外籍教練的身上,我們能發覺有許多不同背景的人投入其中,而這也正式目前臺灣籃壇所缺乏的。如果能接受更多相異背景之人加入籃球圈,以豐富籃球教練的人才庫,那是否就能避免上述所言的斷層現象,讓本土教練的人員與實力都能銜接的更流暢,而不必非要向外尋求人才呢?

新北國王總教練Ryan Marchand。(圖片來源:新北國王粉絲專頁)
新北國王總教練Ryan Marchand。(圖片來源:新北國王粉絲專頁)

避免人情包袱

在臺灣,因為幾乎所有教練都是球員出身,而球員又多來自幾所特定的學校或系統,所以在彼此熟識許久的狀況下,有時會較難拋開人情包袱。 相較之下,外籍教練就不存在這樣的人情問題,因此也較能以客觀的角度來觀察球員。

對於為什麼會選擇外籍教練的問題,我們也詢問幾位球隊管理層的意見。在上述三個面向上,球團人士也告訴我們,外籍教練能與洋將無阻礙地溝通,讓洋將能與球隊文化達成一致,這也是外教所擁有優勢。只是同時,該如何避免外籍教練過於偏袒洋將,或是該如何減少與本土球員溝通的誤差,也是在考量是否要選擇以外教來領軍時,必須特別注意的地方。

總而言之,在目前P. LEAGUE+外籍教練多於本土教練的狀況背後,其實涵蓋許多從過去至今臺灣籃球環境的因素。當然,改變絕非一蹴可幾,只是在面對目前這樣的現象時,也許我們能不斷提醒自己與整個環境,究竟該如何讓更多的本土教練,能在職業賽場上站穩腳跟。

(撰稿:李昀蔚/編審:王博麟)

◤週年慶限時下殺◢

👉運動鞋、露營用品下殺3折起

👉石頭掃拖機器人66折,現省2萬

👉雨季家電烘被機、烘鞋機、除濕機限時下殺

👉解封出國去!行李箱3折起

◤推薦文章◢

👉 獨家專訪李智凱 持續挑戰 李智凱的「沒有不可能」

👉 獨家專訪李智凱 李智凱永遠志業 台灣體操推廣大使

👉 朝偶像李智凱邁進 昔日「最強國中生」莊佳龍不畏懼壓力

👉 延續出色成果 軟硬體再進化 臺灣體操還有長路要走

精采運動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