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專欄/李亦伸】溜馬教練Rick Carlisle戰術設計,創造不平凡

溜馬G3再次上演「能贏沒贏」戲碼。 (AP Photo/Michael Conroy)
溜馬G3再次上演「能贏沒贏」戲碼。 (AP Photo/Michael Conroy) (ASSOCIATED PRESS)

東區決賽溜馬G3再次上演「能贏沒贏」戲碼,溜馬最後讀秒決勝階段一失誤,一失手,被塞爾蒂克114:111逆轉,七戰四勝系列賽溜馬陷入0:3絕境,幾乎沒有奇蹟。

不過溜馬這場球最1.7秒,111:114落後塞爾蒂克,擁有最後一擊扳平機會,溜馬教練Rick Carlisle畫了最後一擊追平戰術,非常普通,但創意十足,執行力和過程極不平凡

我不知道這套戰術有什麼「專有名稱」,看超過40年NBA,這套最後一擊戰術,發球在前場,四名進攻球員全站後場,裁判把球給發球員後,四名進攻球員從後場啟動,三人利用相互交叉掩護、進行跑動,第一時間擾亂防守球員對位、換防、交易,第四名進攻球員在三人相互交叉掩護跑動同時,從後頭跟進,尋找最後一個傳球出手機會。

我先把這套進攻戰術稱為「Carlisle最後一擊」。

這次戰術設計、空間,透過交叉跑動、掩護,有效干擾對手全面換防和無限換防,果然在45度角跑出一個空檔、傳球,接應球員並在底線最後得到三分出手機會和空間,戰術設計、執行、跑動、交叉、掩護、創造最有利接球空間和出手,充滿立體感而且執行完美。

溜馬教練Rick Carlisle的戰術創意十足。 (AP Photo/Michael Conroy)
溜馬教練Rick Carlisle的戰術創意十足。 (AP Photo/Michael Conroy) (ASSOCIATED PRESS)

一般而言,剩下最後1.7秒,落後三分,暫停後除了在前場發球,通常最多戰術設計是四名進攻球員在罰球線上下位置進行單次、雙次掩護或圍繞式跑動,試圖在高位、兩翼45度角或底角,擋出一個接應空檔,出手三分。

最多會有一名進攻球員會退回到後場,牽制一名防守球員,前場讓三人進行多次掩護,全力創造三分線外出手空間。

當然也可以在後場左右各擺一名進攻球員,牽制防守者,讓前場空間更大。但如果前場只是2對2交相掩護,無限換防就很容易可以阻止對方接應,最後一擊更難創造三分線外出手空間和機會。

Rick Carlisle戰術素養一流又有偉大創意,他直接把四名進攻球員拉回到後場,四人相互交叉,從後場往前進啟動,利用交叉、跑動、相互掩護,讓對手很難利用全面換防去堵死場上四名相互掩護、交叉跑動進攻球員,果然讓溜馬創造出45度角接應點,並且有機會在底線出手三分。

溜馬很幸運跑出空檔,傳球到位,接應的溜馬前鋒Aaron Nesmith也得到很棒三分出手機會,可惜沒能投進追平三分。

溜馬前鋒Aaron Nesmith得到很棒的三分出手機會。 (AP Photo/Charles Krupa)
溜馬前鋒Aaron Nesmith得到很棒的三分出手機會。 (AP Photo/Charles Krupa) (ASSOCIATED PRESS)

我想要分享的是:

1、戰術設計不簡單,但非常實用

2、這是簡單中,變化出最不簡單戰術跑動設計,利用三人交叉、跑動、掩護,有效阻止對手全面換防,創造最好三分球出手機會與空間

3、從過程和創意看,這根本不是什麼簡單戰術設計,這是最高層戰術素養和經典教材

4、未來這套戰術設計和空間運用,將會被擴大運用,甚至成為最後三分賭注、關鍵一擊潮流

5、溜馬遺憾輸球,但最後1.7秒戰術執行和創意,讓人意猶未盡,這真是最棒的籃球。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點這訂閱NBA League P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