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慢跑不怕冷!5大保暖技巧讓你運動不著涼

冷天跑步不僅能燃燒更多熱量,還能提升心肺功能與免疫力。
冷天跑步不僅能燃燒更多熱量,還能提升心肺功能與免疫力。 (monzenmachi via Getty Images)

台灣週五(2/7)起受到強烈大陸冷氣團南下影響,各地氣溫明顯下降,北部及東北部地區天氣轉冷,預計低溫將下探10度左右。寒冷的天氣讓你對慢跑卻步嗎?冷天跑步不僅能燃燒更多熱量,還能提升心肺功能與免疫力,但如果沒有做好保暖,反而容易著涼、感冒,甚至增加運動傷害的風險。那麼,該如何在低溫下安全慢跑,確保身體溫暖又不悶熱呢?本文將提供5個專業級的保暖技巧,讓你天冷跑步也能保持最佳狀態!

採用「洋蔥式穿搭」,避免流汗後著涼

天冷跑步最怕一開始冷得發抖,跑一跑又熱得冒汗,最後汗水蒸發導致體溫驟降。解決之道就是「洋蔥式穿搭法」,分層穿衣,方便隨時調整:

  • 底層(吸濕排汗層):選擇排汗功能佳的緊身內衣,如聚酯纖維或美麗諾羊毛,避免棉質衣物吸汗後變冷。

  • 中層(保暖層):穿輕量化的保暖衣,如刷毛長袖或羽絨背心,增加溫暖度但不悶熱。

  • 外層(防風防水層):選擇透氣、防風的運動外套,如GORE-TEX材質,防止冷風侵入但仍能透氣排汗。

剛開始跑步時會覺得稍微冷一點,但這是正常的,等身體暖起來後就會剛剛好,避免穿太多導致運動時過熱。

保護四肢末端,防止體溫流失

寒冷時,身體會優先保持核心溫度,導致手腳血液循環變差,更容易凍傷。因此,慢跑時別忘了保護四肢:

  • 手套:選擇輕薄的跑步專用手套,能保暖又不影響手部靈活度。若天氣特別冷,可戴上內層手套增加保暖度。

  • 帽子:人體大約30%的熱量會從頭部散失,戴帽子能有效保暖。

  • 襪子與鞋子:選擇吸濕快乾的羊毛襪或機能跑步襪,避免腳底濕冷。同時穿上防滑、抓地力強的跑鞋,避免滑倒。

如果是極寒天氣,還可以戴上輕薄的圍巾或頸套,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呼吸道。

氣溫低,肌肉與關節會變得僵硬,直接開始跑步可能增加受傷風險。
氣溫低,肌肉與關節會變得僵硬,直接開始跑步可能增加受傷風險。 (Yoshiyoshi Hirokawa via Getty Images)

先熱身再出門,啟動身體保暖機制

氣溫低,肌肉與關節會變得僵硬,直接開始跑步可能增加受傷風險。因此,在出門前花5-10分鐘進行室內暖身運動,讓身體預熱:

  • 動態拉伸(如抬腿、弓步蹲、開合跳)讓關節靈活度提高,減少拉傷風險。

  • 高抬腿或原地慢跑,讓核心溫度提升,減少一出門就冷得發抖的感覺。

室內暖身不宜過度流汗,輕微發熱即可,避免一出門冷風一吹就感冒。

選擇避風跑道,減少冷風對身體影響

跑步時迎面而來的寒風會讓體感溫度大幅下降,甚至讓身體失溫。因此,選擇適合的跑步地點至關重要:

  • 避開空曠地帶(如海邊、大公園),改選有建築物遮擋的街道或運動場。

  • 逆風出發,順風回程,這樣當身體開始出汗時,不會被迎面冷風吹得發冷。

  • 盡量選擇白天跑步,特別是太陽出來後的時段(上午9點-下午4點),氣溫較高且更安全。

小提醒:若不得已需要迎風跑步,可戴上防風口罩或圍巾,避免冷空氣直接進入氣管,造成喉嚨不適。

運動後立即換乾衣,避免汗水帶走體溫

許多人以為跑完步就沒事了,但實際上,運動後的「冷卻過程」才是防止感冒的關鍵!

  • 運動完馬上回室內,換掉汗濕的衣物,尤其是貼身的內層衣服。

  • 補充熱飲(如溫水、熱茶),幫助身體恢復,但避免馬上喝太燙的飲料,以免刺激喉嚨。

  • 輕微伸展,促進血液循環,避免突然停下來導致身體發冷。

避免運動完立刻沖熱水澡,因為血管擴張後再遇冷空氣,反而容易讓體溫驟降。建議稍微靜止5-10分鐘,等身體降溫後再洗澡。

慢跑不僅能提升耐力,還能強化免疫力、對抗感冒,但前提是要懂得如何保暖,才能避免運動後反而生病。

◤看更多慢跑好文◢

新手備戰馬拉松指南:前2週該做什麼?前1天要怎麼準備?新手常見的4大問題!

跑步膝蓋痛,你中「跑者膝」了嗎?盤點6可能原因、7招預防膝蓋痛

跑步多久才有用?科學實證:跑完步30分鐘就能感受到好處,停止過度思考、幫助進入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