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這樣分配獎金公平嗎?

歐巡賽的獎金規模與美巡賽差距愈來愈大,無怪乎頂尖歐洲選手爭相赴美發展,北愛爾蘭名將Rory McIlroy(羅瑞‧麥克羅伊)甚至在去年此時拋出「脫歐」震撼彈,以便能夠更專注於美巡賽和四大賽,所幸高層婉留成功,不過經過十多年來的發展,美國已然在世界高壇定於一尊了。

美國的老大地位完全反應在獎金水準,即使和大賽同期間進行的次級賽,冠軍也能拿到五十四萬美元的報酬,一般賽事動輒一百二十萬美元起跳,更別提層級最高的五大賽,其中美國公開賽和球員錦標賽以二百二十五萬美元並列最高,再來是名人賽的二百零七萬美元。

歐巡賽在單站獎金或許贏不了美巡賽,年度的Rolex Series(勞力士系列賽)介於七百至八百萬美元不過透過大幅提高冠軍獎金比例(通常為18至20%),今年硬是在三場季後賽打造了二百(28.57%)、二百五十(33.33%)和三百萬美元(37.5%)的話題,只是前兩站不見麥克羅伊、Jon Rahm(霍恩‧拉姆)、Sergio Garcia(瑟吉歐‧賈西亞)等知名球星的大駕光臨。

稍稍讓歐巡賽感到安慰的是,本週在杜拜登場的DP World Tour Championship, Dubai(世界巡迴錦標賽),總算集結所有一線球星,僅僅缺席世界排名十四的英格蘭選手Paul Casey(保羅‧凱西),屆時冠軍將可以獨得職業巡迴賽史上單站最高的三百萬美元。

事實上,歐巡賽的季後賽三部曲總獎金並不高,Turkish Airlines Open(土耳其公開賽)為七百萬美元,剛剛落幕的NedBank Golf Challenge Hosted by Gary Player(萊利銀行挑戰賽)多了五十萬美元,最後登場的年終大賽來到八百萬美元,只能算是美巡賽的平均水準,不過冠亞軍收入差很大。

例如上週的太陽城之戰,最後封王的Tommy Fleetwood(湯米‧弗利伍德)認列2,268,190.89歐元,而延長賽落敗的Marcus Kinhult(馬可斯‧金哈特)只拿到766,648.52歐元,反觀總獎金一千零二十五萬美元的WGC-HSBC Champions(世界冠軍賽),兩位在延長賽爭冠的麥克羅伊和Xander Schauffele(山大‧蕭佛利)分別獲得1,563,900.34和981,358.67歐元。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贏者全拿的制度,就像美巡賽的聯邦快遞盃得主獨得一千五百萬美元,比第二名多出了一千萬美元,不過那畢竟是年終分紅。歐巡季後賽三部曲則是官方正式比賽,所以這樣的分配獎金模式,只是把原本屬於其他選手的收入,轉移到唯一的冠軍身上。

不管怎樣,高獎金總是能夠吸引新聞焦點,即將登場的LPGA年終大賽-CME Group Tour Championship(LPGA巡迴錦標賽),今年和歐巡賽有志一同,冠軍可拿到五百萬美元中的一百五十萬美元(30%),而今年球季截至目前為止僅有五人累積獎金突破一百五十萬美元。

然而,歐巡賽已經採取積分制,單站獎金多寡並不影響年終球王之爭,但LPGA仍保留獎金排名制度,意味著今年展現超強主宰力的高真榮(Jin Young Ko),有可能在最後一刻輸掉獎金后的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