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瑜伽輕鬆入門!適合自己練習的瑜伽招式推薦,2招提升睡眠品質
瑜伽是什麼呢?瑜伽擁有數千年歷史的,在梵文的意思是合一,透過肢體動作調整呼吸,找回力量、釋放能量,在這壓力極大、注意力分散的時代,瑜伽成為回歸身心靈平衡的一種方式,作為運動,瑜伽可以訓練身體線條、伸展軀體,但因為沒有競爭比較與輸贏,靜下心的過程中,能觀察自己的真實想法,有助於幫助生活中的決策,也因此成了許多企業家的最愛!
瑜伽的派別很多,加上不分年紀,是一種自由又身心豐沛的運動,無論何時何地,光是透過呼吸,都可以開始練習,但在忙碌的日常中,不一定有時間能夠通勤到瑜伽教室,這時候在家打造一個瑜伽小角落,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除了可以讓瑜伽變得更容易,更能把流動的能量帶入居家環境中,成為一種具儀式感的生活風格。
居家瑜伽要注意什麼?
居家瑜伽可以想像成一個跟自己相處的親密殿堂,因此需要安靜的時間,讓自己能夠有一個不被打擾的時段,這時候可以跟同住的家人說,自己需要多少的時間,請他們先不要打斷你的練習。另外能夠幫助自己專注於呼吸與當下的環境調整,都很加分!例如自己喜歡的香氛、蠟燭,溫度也盡量維持恆溫,不要太熱或太冷,免得需要起身調整溫度或是著涼了。
居家瑜伽幾乎瑜伽墊就可以開始了,帶著平穩美麗的自律心,可以準備適合的情境音樂,最好把手機或容易分心的電子設備,放在另一個房間,接下來就可以享受這趟美麗的瑜伽之旅,但有以下幾點值得注意的地方。
居家瑜伽如何避免運動傷害?
(1)暖身
任何的運動都一樣,需要讓身體慢慢進入狀況,尤其在瑜伽之前,原本身體可能在應付外在高壓的生活節奏,所以暖身環節很重要,可以透過靜坐開始,先是調整呼吸,接下來從簡單的動作練習,尤其自己在家裡練習,沒有教練的狀況下,做好暖身也能避免受傷。
(2)不要追求「彎折」的身體
在家練習瑜伽時,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師,也是自己的學生,因為沒有專業人士在旁協助,在練習時不要因為求好心切,或為了追求困難的動作,讓自己身體負荷過大,或是不小心拉傷,在周遭沒有人協助的狀況之下,可能會很危險,其實只要慢慢掌握身體與動作的平衡,長期下來一定會有改善。
適合居家練習的瑜伽動作推薦
拜日式
瑜伽初學者最推薦也最基本的就是「拜日式」,入門時練好這組基本款招式,「拜日式」是一系列簡單的動作,傳統上,拜日式指的是清晨起床後第一件做的事,以迎接新的一日,但其實不限時間,通常只要花個 3 到 10 分鐘即可完成。
坐姿前彎
從坐姿開始,將被拉長手過舉過頭部,讓手去抓腳趾,或是小腿,身體慢慢前屈,過程中盡量不要拱背,膝蓋也不要彎,效果反而更好,「坐姿前灣」能夠加強柔軟度,改善駝背、脊椎問題,是很好的伸展動作。
幫助入睡的瑜伽動作推薦
臥姿抱膝式
平躺在瑜伽墊上,雙腿往腹部收,手可以抱著膝蓋或是大腿後側,這個動作除了可以助眠,還能幫助緩解脹氣、消化問題,透過壓腿按摩內臟器官,增加臀腿深層的肌肉、幫助血液循環等等,動作雖簡單,但對身體幫助相當大!
脊椎扭轉式
平躺後,雙手往左右兩側打開,膝蓋往一邊傾倒,上半身、頭部看向反方向,呼吸停留左右交換,這個動作以改善背部、肩頸上半身酸痛,能夠打開上半身,釋放脊椎壓力,天天練能夠雕塑腰線,還能夠增進睡眠品質。
在家打造瑜伽空間,你需要什麼呢?
視強度挑選瑜伽服 高腰設計讓身形變得更美
瑜伽褲、瑜伽服的挑選,除了挑選喜歡的色系與設計以外,選擇延展性佳以及高腰設計,可以讓身形變得更美, 更著重在舒適度、包覆性等友善身體的功能。一般緩和型的瑜伽練習,適合選擇舒適度高的親膚款,如果是強度較高,可以找吸汗功能強的機能型貼身衣,建議穿中高腰褲型,較能保護肚子,也比較不會滑落。
瑜伽墊初階、中階、高階挑選眉角大不同
瑜伽墊正面通常有分有花紋及雙面皆可使用的,但一般來說,光滑平整的一面是貼地面朝下,目前市面上的瑜c墊,厚度大致介於 3~15mm 之間,針對不同的環境和運動強度,新手練習瑜伽時主要動作多為靜態,要靠長時間持續強化耐力,優先考慮瑜伽墊的穩定度,選擇 6mm 以上較厚的產品,可以減緩長時間支撐的不適,同時給予身體關節較多的保護 。中階程度建議用4~5mm 中等厚度的,各種瑜伽體位皆適合,進階程度建議選擇 3mm 以下的薄瑜伽墊。
初學者必備瑜伽磚 輔助調整姿勢的高度
瑜伽磚是最基本的輔助工具,可以用來輔助調整姿勢的高度,避免初學者因為柔軟度不好或肌力不夠而造成身體部位的緊張,同時也能防止做高難度動作時拉傷;站姿練習最容易遇到身體不穩、搖搖晃晃的情況,這可能是核心肌力不足的關係,因此可以使用瑜伽磚來加強穩定度。
瑜伽對身心健康有種種益處,包括加速身體的新陳代謝、去除體內廢物、幫助形體修復,在挑戰自己的過程中,增加免疫力,並且調伏自心,是一項跟自己對話的運動,只要一點小小的工具,就能讓居家環境,成為回歸自己初心、珍貴的充電源頭,Yahoo整理出打造居家瑜伽室的妙招,一起加入這個身心靈的流動行列吧!
◤看更多運動知識◢
👉BMI標準不代表健康?2023美國最新研究推翻BMI健康定義,這2大指標比BMI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