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俠變陣防守策略奏效、進攻全面提速 塞爾蒂克如何拆招?

瀕臨淘汰的獨行俠,第四場面臨背水一戰,逼出了系列賽最好的自己,也打出筆者前篇分析「橫掃還是紳士橫掃?獨行俠與王者綠衫軍差距有多大?」中所提到的,所有要贏的正面因素:重回冷靜的唐西奇(Luka Doncic)、漸入佳境的萊夫利(Dereck Lively II)、進攻方式增加無球、更多傳球、對出來的隊友、波爾辛吉斯(Kristaps Porzingis)的繼續缺席,以及最重要的棄用區域防守,終於奪下總冠軍賽首勝,避免橫掃,並且這次還將球發回給了波士頓。

繼續為大家分析第四戰賽況,同時展望第五戰:

徹底變陣的防守策略

雖然唐西奇於第三戰賽後這麼說「我認為我們不是防守問題,是進攻」,但實際上反映在場上.卻彷彿像似詐術,第四戰達拉斯的逆襲,正是從防守開始。

唐西奇本身更加努力防守當然是因素之一,但只是一小部分,真正影響大局的是主帥基德(Jason Kidd)全面變陣的防守策略:捨棄區域聯防回到人盯人為主,同時輔以全面換防+快速收縮輪轉。

筆者在系列賽分析文已經提過多次,獨行俠的區域防守剛好正中對手下懷,已經被塞爾蒂克透過快速傳導與大量三分轟垮,到了「Win or Go Home」,基德總算下了變陣決心!

區域防守雖然對於防堵切入突破有效,但面對快速傳導與三分投射,始終相對被動也複雜,獨行俠切換成盯人+全換防+快速輪轉後,成效之佳,打到仍擺5 Out陣型為主的綠衫軍,直接被剝奪走團隊籃球,前三戰流暢的「切、傳三分」,或者是「切、快速下球單打」都不復見。

季後賽場均原本超過13分的Isolation只剩下可能的4分,Open的三分出手機會大減,底角三分出手更是從前三戰超過15次,跌至這場只剩6次-比對手更少,Catch & Shoot同樣從前三戰場均29投11中,被壓制到只剩24投6中,場均助攻同步下滑,前三戰場均26次,本戰僅18次。

以上總總,完全彰顯了這一場在達拉斯防守變陣後,塞爾蒂克完全打不出前三戰致勝的球風,被拖至對手想要的局面當中,最終在垃圾時間前的65個回合中,波士頓僅得到52分(反觀達拉斯得到88分),每一波平均只能0.8分,是今年球隊季賽+季後賽最差的一場;油漆區33投13中(命中率39.3%,本季第二低的26分/較前三戰平均少14分,垃圾時間前是更糟的22投8中,系列賽球隊得分王布朗本戰油漆區只得4分)同屬本季最差。

當綠衫軍油漆區命中率低於聯盟平均時,本季17勝13負,內線出手並非塞隊大宗,卻是藉此吸引防守拉開空間,從而才能創造三分大量投射契機,數據也顯示第四戰透過油漆區觸球創造的三分投射,遠低於前三戰。

而減少對手的三分投射,逼迫波士頓更大量進入三分線內進攻,正是獨行俠所期望的,不只是利於打出轉換進攻(對手投三分線比較便於回防),也在於他們在這些區域透過換防與積極輪轉,本戰也守的相當之好(第四戰防守奔跑速度明顯高於前三戰,積極度大增)。

系列賽三分線內前三戰綠衫軍投籃命中率57.4%,本戰僅38.5%;禁區與禁區以外的油漆區,本戰命中率58.8%與18.8%,亦比整個季後賽場均分別下滑達11%與24.8%。

這些防守成效,正是獨行俠如何將塞爾蒂克得分壓至本季新低84分以及季後賽命中率新低(前三戰場均46.4%,本戰36.2%),乃至於最終創造總冠軍戰聯盟歷史上第三大分差(+38)、塞爾蒂克隊史最大輸分的底蘊!

進攻端的提速突圍與思維改變

達拉斯於進攻端同樣做了極大改變。首當其衝的是「快」,兩大主力接球後下球突破的果決程度都提高,一來這也是拜防守有成,球隊能打出更多的攻守轉換與Early Offense使然(讓對手進越少球/搶不到進攻籃板,自己就越有球權打反擊)。筆者早前也提過,防守效果導致的攻守轉換差距,同樣會是這系列戰的爭奪焦點。

本戰雙方攻守轉換得分為:26:13,是系列賽獨行俠首次勝過對手(前三戰場均僅15分),同時在快攻(11:6,塞爾蒂克前三戰場均是12.3分)與失誤得分(17:9),也都是首次超過綠衫軍;Pace達到96,亦為四戰新高,幫助球隊在第二與第三節,各打出一次一波流,瞬間打爆對手。

透過轉換與Early Offense,達拉斯也能創造更多的錯位優勢、更多且更好的出手機會,並減少被圍困於半場防守的失誤次數,全場91次出手,21次助攻+8次失誤,皆為系列賽最佳表現,從而也大幅掙脫綠衫軍的堅強防守,改善出手品質與進入節奏。

不僅前三戰被壓制重點、前三輪賴以致勝的底角三分與空中接力開始找到機會,Wide Open(11投5中)與Open(21投8中)合共32投13中的三分投射,同樣讓達拉斯終於在長程火力上,得以與對手一抗,甚至反超壓制(全場三分命中率40.5%,命中率50.5%,皆為系列賽新高)。

在提速的表象外,其實更讓筆者驚豔的是,半場進攻上基德大幅轉換頭腦的思維改變,除了前述的提速創造更多空檔與錯位機會外,重點有:(1)幾乎放棄擋拆,(2)增加巧妙的擋人帶開,創造更佳單打品質;(3)唐西奇的角色再變換;(4)增加內線特別是背框比例。

整體而言,都是為了讓唐西奇能更不受困的發揮。塞爾蒂克全換防的防守策略思維,目標就是要封鎖擋拆,那麼,如果獨行俠減少擋拆會如何?前一戰迭有成效的Gap Help,如果我想辦法把其中一些防守者帶走,是否就能協助唐西奇疏壓?

唐西奇首戰Playmaker被全換防盯死,第二戰Finisher被閃電夾擊圍困,第三戰進一步改用Gap Help全場封鎖,那第四戰我除了把協防者帶走,打更多無球以及詹姆斯屢試不爽破協防包夾的打更多內線尤其背框,又會如何?

於是我們看到了,從首節開始,獨行俠除了讓更多人幫忙帶球過半場,減少唐西奇體力負荷外,每一波的掩護目的於是都不是擋拆,而都只是掩護完把換防的球員往內線推,除了被迫推離持球者,通常都是長人往內線走,塞隊換防球員後衛居多,主要是懷特(Derrick White),從而減輕了唐西奇被協防的壓力,優化單打品質提高成效。

第二節開始,唐西奇的角色再變,也成就了本場的奇兵艾克森(Dante Exum)。

獨行俠讓艾克森負擔了更多的控球權,一方面讓唐西奇轉換為無球與背框接球者,執行更多品質更佳的錯位單打,一旦對手包夾,就傳出更多的Inside-Out;一方面如果綠衫軍防守壓力太過於傾向唐西奇,艾克森也可以切換於持球進攻或者無球投射。

這種幫助唐西奇再度變換角色的調度,頓時間讓塞隊團體防守無所適從,上半場就被暴打至61比35,馬祖拉(Joe Mazzulla)接任主帥以來球隊半場最低得分。

到了第三節,試探有成後,基德更進一步大膽讓葛佛(Daniel Gafford)不斷在低位背框錯位打Inside Out跟製造犯規,而少了波爾辛吉斯後,加上馬祖拉囿於進攻端拉開空間考量與防守速度問題,不太敢多放其他長人,提爾曼(Xavier Tillman)幾乎被棄用,只能多用普里查德(Payton Pritchard)與豪瑟(Sam Hauser)。

在獨行俠優化單打空間後,不只葛佛、唐西奇,甚至連克萊柏(Maxi Kleber)都被賦予到低位背框打小的任務,若是萊夫利上場,就是或撥或搶統治進攻籃板(單場7顆),並且直接補籃,進一步將波士頓打到再起不能,剩下3分多鐘就換上全替補,在總冠軍戰舞台徒留超過一整節的垃圾時間。

加上提速的效果加乘,這些進攻端的變化與成效,也都反映在團隊數字上。

季後賽場均7.4分的Roller Man得分,本戰0分;本場兩隊Isolation得分是21:4(達拉斯遠大於場均11.7分,波士頓遠低於場均12.8分),油漆區雙方得分更是懸殊的60:26,其他厄文(Kyrie Irving)與唐西奇分別達到18、22分,皆為系列賽新高,光他們兩人的第一節(22:21)與上半場得分(36:35),就都超過塞爾蒂克。

Finally,攻守兩端的變陣有成,讓獨行俠成為過去20年總冠軍戰,第七支將對手命中率壓制低於40%,本身則高過50%的絕對勝利球隊!

波爾辛吉斯的缺陣效率,陣容深度的消長

前幾場,獨行俠遜色於角色球員的深度與表現,但在此第四戰大改攻守策略後,除了原有的先發群,萊夫利延續上一戰的好勢頭越打越好,綠葉群也總算打出了表現。

在這場改盯人拚換防的防守提升戰中,我們看到格林(Josh Green)受到四場最多的重用,也回以高強度的防守與鬥志,同樣防守不俗的艾克森,加上分攤控球的能力,亦成為奇兵,就連在區域聯防下被打成洞的克萊柏,也受惠於防守變陣與更多把球餵給低位、減少擋拆,反而能靠著身高、對抗性,以及高位轉傳能力,留在場上更多時間。

除此之外,越來越能抓住跑位時機,且在本戰缺乏禁區挑戰者情況下,宰制了禁區籃板與護框的萊夫利,連續兩場打出雙十,防守效率(Drtg)以81.4領先所有主要輪替,且讓綠衫軍只搶下系列賽新低的4個進攻籃板(團隊籃板52:31大勝,靠進攻籃板就比對手多得14分),且油漆區護框壓制對手命中率巨幅下降。

縱使不算入第四戰垃圾時間之神,砍下全隊第三高分的小哈德威(但基德表示第四戰的表現,可能會考慮讓他第五戰有些上場時間),系列賽達拉斯可說是第一次,在角色球員深度與貢獻上,能與波士頓相庭抗禮!

不過對塞爾蒂克來說,最大的隱憂正在於波爾辛吉斯的連續缺戰,上一場已經有讓獨行俠某些被壓著打的部分,開始有一些火苗跡象,這些想必也是刺激基德第四戰變陣方向的靈感來源。

進攻端,少了他同時兼顧低位強攻與拉開空間能力,讓葛佛與萊夫利能更多待在禁區鎮守,葛佛油漆區從前兩戰每場丟13分,下滑至8分,也讓隊友們更難打入內線;籃板爭奪越趨劣勢。

防守端少了7呎3吋的他的護框,團隊籃板的天平越趨傾斜,至第四戰大敗,且唐西奇與厄文的油漆區得分明顯上揚,也更勇於突破。最關鍵的是,讓波士頓能信賴上場的長人調度整個趨於保守,從而到第四戰被找到方法後,內線反遭錯位針對倒打,整個改變了場上的空間與大局觀。

正如早前也曾提及,少了波爾辛吉斯,波士頓前兩戰是未必穩操勝算,而現在真的如此了,儘管撐過第三戰沒有曝露太大問題,但攻防都被拆解的第五戰之後,綠衫軍還能否承受場上繼續沒有他?抑或者達拉斯的奇蹟,將由此開始?

從歷史來看,「第四戰雖然可惜,但也不用太擔心塞爾蒂克」,但綠衫軍自己絕不能如此看待,畢竟季後賽史上0比3落後的156支球隊中,有15支逼進第六戰,4支逼進第七戰,去年分區冠軍戰的綠衫軍,就是這四分之一。

雖然最後倒在了第七戰,但他們是最清楚戰線延長可能性的球隊,在這麼一場原有攻防策略都被拆爆,以本季最大慘敗收場的比賽過後,賽果的不確定性也的確混沌了起來。

但或許他們也是最理解怎麼回應獨行俠變陣的球隊:防守改人盯人、全換防,啟動後輪轉防守,進攻端提速打快,更著重創造優質單打空間,同時內外傳導製造外線出手機會,這些聽起來是不是好像有點熟悉?

是的,時至第四戰最有趣的一點,達拉斯打的越來越像波士頓,用你的魔法對付你;第四戰能大捷的差別則在於:少了波爾辛吉斯+獨行俠更多背框給球後,內線進攻能量與牽制力的反轉,以及同樣論拉開單打,在同樣條件下,唐西奇與厄文始終是全場更強的兩個人,遑論現在達拉斯的輪替,還讓錯位機會增多。

這些就是塞爾蒂克第五戰的挑戰,倘若當家中鋒繼續缺陣,雙方要繼續以類似套路互攻,現在的綠衫軍未必能討到便宜,很可能回到球星決勝、更強者勝的不利戰場。

筆者相信馬祖拉會安排更多的掩護與無球變化,整體而言體能與主力平均戰力之優勢,還是在波士頓這方,唯現在其他四人站樁等切傳,再快速轉傳+突破的打法,在達拉斯改盯人與全換防後,已經流於為傳而傳,導不出空檔,戰術上絕對需要多些巧思,幫助球員擺脫出空檔,這會是一場重新奪回出手空間的戰鬥。

同時間,無論波爾辛吉斯是否回歸,馬祖拉可能還是得擺上一些長人,不能再讓達拉斯於錯位與籃板上予取予求,如前所述,球隊仍擁有更好的體能,波士頓也得像第四戰對手一樣,在防守對抗、卡位與轉換速度上,提升至另一個甚至粗野的強度。

另方面,唐西奇在這系列賽若要說進攻端可能可利用的弱點,或許在於三分球,四戰36投9中僅25%命中率,近兩戰且是慘烈的15投中1,本戰他一個明顯改善也在於,運球超過7次的出手,完全避免了三分投射;饒是如此,全場仍8投0中,這會否成為內線被打爆的綠軍,下一戰防守變陣的啟示,也值得觀察。

在這場重創攻守兩端一路走來堅持策略的大敗後,塞爾蒂克會否陷入首戰達拉斯的掙扎,還需要多幾場試探才能找出解答的掙扎,進而讓對手成為第16支從0-3逼近第六戰的球隊,抑或者下一戰就不演了,將士用命主場風光封王?

且讓我們看看綠血軍團,想拿下史上最多18冠的氣魄與決心有多強吧!

更多udn報導

PLG/國王洋將大爆發 G4退領航猿率先「聽牌」

中職/洪一中、古久保看測試會 都點名日本球員豐島顯

中職/遭洪總點名完全沒進步 曾品洋被降到二軍

NBA/為何被塞爾蒂克球迷討厭?厄文:我沒欣賞他們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