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在台灣》假投資、真移民太沈重!R女士:因為喜歡台灣...所以才能度過那些困難的日子

儘管台灣距離香港單趟飛程不到兩小時,在台灣落腳展開新生活,依然需要相當大的決心。(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台灣、香港都受到中國步步進逼的威脅籠罩,雙方既有相似處境,卻也面對不同現實,這使台港社會當前的關係微妙而複雜,彷彿兩個並肩走鋼索的人,處於既能攜手保持平衡也能干擾對方的位置。

而身處兩者之間的在台港人,他們在嘗試於台灣落地生根的途中,一邊按部就班進行各種移民手續,一邊也得在心理上調整自己去適應新生活,畢竟2019年反送中運動對太多港人而言,仍是一個難以磨滅的創傷。

「當你看到很多仍然願意為香港奮鬥的人,但自己卻選擇了離開,覺得很對不起他們。」2021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時代革命》中,一名社工系大學生「蛇仔」吐露自己暫避台灣時的心情,其實也反映許多在台港人的心聲。

「別人都說你們很厲害、很有決心。」R女士來台已快兩年,如今談起留在香港的人仍忍不住眼眶泛淚。「但我覺得留下來的人更厲害,他們更不容易。」

過去她不曾想過離開香港,直到反送中運動衝擊每一位香港人,眼看家鄉變成一個令自己感到不安的地方,她做出移居台灣這項重大決定。

小百科:停留、居留和定居有何差異?

根據我國《入出國及移民法》,停留是在台灣居住6個月以下;居留是在台灣居住6個月以上;定居則是在台居住並設立戶籍,可申請台灣身份證及護照,並享有投票等公民權利,等同成為台灣國民。

來到台灣,是為了擁有不只一種選擇

之所以選擇台灣,R女士最直接的考量是方便日後在兩地往返探望住在香港的家人朋友,而且和英國等歐美國家相較,台港的氣候、語言、種族與生活方式都相對接近。

計畫近期提出定居申請,這件事對她最大的意義在於「可以選擇」不再續領香港特區護照。理論上特區護照能在海外更新,但近日傳有海外港人被要求回港辦理,再加上留日香港學生返國換領證件時被捕,在在反映《國安法》愈加收緊,更新護照的途徑不僅受到限縮,而且可能具有危險。

「當然我也可以回去(香港)辦手續,」儘管R女士評估自己還算低風險人士,她表示「但我希望自己擁有不只一種選擇。」

台港做生意存在許多制度和文化差異,經商老手如她也是花費一番功夫研究租賃店面、稅務法規、聘請員工等事務。好不容易裝修布置妥當,開店不久又遇到新冠肺炎最嚴重那段時間,也曾十天沒有一位客人上門光顧,所幸疫情趨緩、人潮回流後情況已經有所改善。

「我們正在體驗計畫趕不上變化的人生。」R女士笑說,「不過也正因為喜歡台灣,所以才能度過那些困難的日子。」

對她而言,在台灣開的這家店並不是為了應付移民要求,而是她生活的一部份,希望能長長久久做下去。

香港人在台開店立足大不易,一個例子是2020年4月在新生南路開幕的「保護傘」餐廳,其主旨是支持並雇用流亡台灣的反送中示威者,然而2021年8月它因經營不善關門。(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投資移民兩大擔憂:沒有創業經驗、業績不佳…

對長年經商的R女士而言,在台做生意也不是能完全無縫接軌的易事,而如果是幾乎從零開始的「素人」,要創業就更不簡單了。

一些香港人反應,他們不少人原本是老師、消防員等上班族,面對台方希望申請者能在台進行與其工作經驗相關的產業這項要求,有時會有摸不著頭緒不知從何下手之感。

「有產業經驗當然很好,但準備與決心更重要,而這就看你如何讓人感到你是認真有備而來。」對於工薪族移民的疑問,遠律國際移民公司副總經理Justin這麼回應。

以開咖啡店為例,Justin建議,無相關經驗的申請者可以展現自己對咖啡的興趣、正在或計劃學習相關技能、對台灣咖啡消費市場的了解、原料預計從哪裡進口等規劃。

而就算順利開店,做生意最終目的總歸是「賺錢營生」,然而外界傳有人申請定居時因「業績不佳」被打回票,一些在台港人擔心自己也會因此無法通過審核。

Justin就自身執業經驗說明,投資計畫書大多包含申請人自訂的「預計營業目標/營業額」,定居審查時這項資料就會用以核對經營狀況,如果沒有達標,通常會要求限期改進並補件,像是讓申請者再多一年去完成原定KPI。

「賺多少錢不是重點,投審會也了解各產業生態不同,重點是你有沒有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Justin提醒。

保護傘經營至2021年8月租約到期結束,一路走來並不容易,經營期間曾遭潑糞,甚至在要歇業前幾天發生大火,警消不排除人為因素(攝影/邱柏廷)

「假投資、真移民」背後反映的詐騙問題

2022年時任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在採訪中表示,許多香港投資移民的定居申請遭否決,是因涉及「假投資、真移民」,例如沒有營運事實或一個地址登記上百間公司。

「說我們是『假投資、真移民』讓人有點鬱悶……其實很多申請者是受到仲介誤導,然後香港人就傻傻的(照做)。」一名在台港人說,他自己就有朋友受騙投資能源產業,錢花光後才驚覺自己不符定居條件。

對此邱垂正曾回應,關於移民公司不當操作,已敦促移民署加強管理業者,並適時公佈不肖業者名單。

所謂不當操作,包括聲稱港人在台開公司可以直接把地址掛在仲介辦公室底下,甚至「畫大餅」要客戶直接把600萬元交給他們,保證不必親自管理也不會賠錢,3年後不僅歸還這筆錢,還能拿到台灣身份證。

當然,不是每件「假投資、真移民」都涉及仲介詐欺,不過2020年3月新制和舊制交替、疫情期間台灣封關難入境、香港移民者過於輕信或疏忽等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確實為不肖人士擴大了進行詐騙的空間。

Justin曾協助多名個案處理這類爭議,其中一位受害者是與香港移民公司簽約,對方宣稱在台灣有合作窗口,可提供一條龍全包服務。然而當他來到台灣,才發現移民公司並未幫他在台灣開展事業,更別提雇用員工,投資的600萬本金也已被動用,如今必須重新進行經營事項。

如何防範詐騙陷阱?簽約前先確認「這點」

「一旦香港公司跑路,由於申請者其實和台灣公司沒有任何對價關係,他完全無法透過司法程序討回公道。」Justin說。

港台兩邊法令並不銜接,Justin說明,許多詐騙案當事人是與香港公司接洽,然而這些公司所謂的「台灣窗口」可能只是台灣的會計事務所,或者僅與台灣移民公司具有非正式合作關係,所以當事人其實與台方機構不具任何對價關係,導致爭議發生時難以提出申訴。

移民者如何防範這種求助無門的困境?Justin建議,若是透過香港當地公司安排移民事務,須確定它是否與台灣窗口具有正式關係。如果業者稱雙方為子母公司,應查證這是否屬實;若雙方為代理關係,應確認它們是否擁有代理授權合約文件。

Justin補充,移民產業在台灣屬於特許經營行業,合法登記並領有註冊登記證的移民公司都可以在移民署網站上查閱。

至於其他注意事項,包括不輕信「官商關係好」、「有後門」、「保證過件」等誇大說詞;謹慎評估風險,例如將公司大小章委託給非專業人士處理;投資計畫書送件前要求審閱確保自己知道內容。此外,近年一些個人或機構會在社群媒體上大打廣告,和這類仲介洽談也要留心,畢竟台灣合法公司在宣傳方面是受到監管的。

「對方跟他說『放心把錢交給我,這些手續我們都很熟,我們在台灣有關係、有後門。』」Justin總結,「其實認識什麼人、有沒有後門不重要,重點是簽約開始跑程序前,一定要先確保自己擁有應得的保障。」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港版國安法三周年》紅色恐怖在香港 港人:中共對港台的野心重來沒變、提重啟服貿是愚蠢的
藍光迷思──藍光在哪裡?
白衣筆記》重啟服貿 還是操作民粹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