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之星甘苦談/憶京奧慘敗 鄭韶婕:生不如死

4年前2008北京奧運的大挫敗,讓「羽球精靈」鄭韶婕一度心灰意冷,萌生退休念頭。經過4年的成長,今年將三度進軍奧運的鄭韶婕,已學會抱持「不把奧運當奧運」的心態參賽。目的是讓自己可以在沒有壓力下出擊,拚出佳績,一雪4年前止步首輪的恥辱。

2004年雅典奧運,鄭韶婕年僅18歲,尚就讀金甌女中,即代表中華隊首度參加奧運,並晉級女單8強,一戰成名,隔年,她拿下世錦賽銅牌。不料,4年後的北京奧運,照說球技和心理理當都更成熟的鄭韶婕,卻在首輪即敗給中國選手謝杏芳,比數1比21、9比21,首局更是拿下第1分後,接下來竟被對手連攻21分,堪稱羽球生涯最大挫敗。

鄭韶婕後來回想京奧慘況,甚至用「生不如死」來形容,她說:「這次奧運我自認準備得很充足,狀況也調整得很好,但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奧運後我的失落感一直很重,心傷也很深,甚至一度想要從此退出球場。」她還因此「擺爛」了1個月都沒碰球拍。

北京奧運大跌跤,雖說有膝傷影響,但鄭韶婕不想以此當藉口。身心俱疲的她,甚至一度考慮就此放棄羽球,但羽球畢竟是她自4、5歲就開始接觸的運動,要說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也不為過,完全割捨談何容易?

在休息的一段時間內,鄭韶婕靠著家人和朋友的鼓勵,以及從衝浪中學會放鬆紓壓,並看懂人生起伏就如浪頭的道理,終於讓她堅持下來。

心態有了轉變,鄭韶婕打起球來更帶勁,卻更沒有壓力。重新出發後,屢傳佳績,至2011年達到巔峰,在倫敦舉行的世界羽球錦標賽摘銀,追平我國在世錦賽的最佳成績(1999年男子單打銀牌陳鋒),也是個人首座世錦賽冠軍,揮出生涯代表年,世界排名也長期維持在前10。

不過,世錦賽後鄭韶婕未再有好成績,鄭韶婕說「真的累了」,由於四處征戰,有時真有力不從心的感覺,但因必須配合中華隊的整體移訓及比賽行程,也不能放棄不打。但她也有自我調適的方法,「每一場球,不要太在意勝敗,就都當成練習。」這樣多少可以減低疲累的感覺。

面對再1個月就開幕的倫敦奧運,鄭韶婕知道外界對她的關心和期許,為了不要因為放在心裡造成壓力,她努力讓自己「左耳進、右耳出」,不受影響。 她說:
「現在學著自我催眠,最重要的是聆聽自己心裡的聲音。」「我試著和自己對話,只要我告訴自己可以,我就可以。」

上週新加坡公開賽獲亞軍,雖說此賽有很多高手沒來,但仍是她自去年世錦賽摘銀以來的最佳成績,也為她備戰今年奧運提升信心。